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人与酒醉

2013/12/28 10:09:3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95
分享到: 更多

 古代文人好酒,遇酒即酩酊,问君可知我为谁。古代的文人每饮必醉,邀君一饮四百年,与君共醉三千秋。他日梦回只道今夕何夕,几时酒醒借问今世何世。

 
     古代的文人常常受到专制的压迫,唯有借着杜康的酒劲,才能窃喜朱颜仍在。于是就有了玉山将倒的潇洒,葛巾漉酒的狂放,长醉不醒的美梦。将酒喝得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大概只有曹孟德和刘皇叔煮酒论英雄。乱世的天空雷电交加、风起云涌,两条蛟龙在水下轻杯慢盏,竹箸未落而乾坤已定。看似波澜不惊的一壶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却是数百年金戈铁马的开场白。整个三国魏晋都是纵横捭阖的酒后失态,醉得痛快。
 
     古代文人里,最好酒又最有名气的,青莲居士大抵可以算上一个。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同世间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喝酒。上至玄宗杨贵妃,下至平民老百姓,乃至圆月、山川,都可入诗,也就都可下酒。他既是诗仙又是酒仙。酒香裹着雄浑诗句而愈加香飘万里,诗词带着醴甘酒洌而越发百世流芳。于是,醉了明皇,醉了大唐,醉出了个千秋万代的口口传唱。
 
     从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来看,古代的士子大概整日都是醉醺醺的。杜甫是醉的,江山沦陷,他要醉,醉了便可忘国耻。当失地收复之时,他还是醉的,白日放歌,焉能不纵酒;辛弃疾是醉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边关;苏轼是醉的,醉得华发满头,以酒祭月;欧阳修更是醉的,醉得鸟歌花舞,插花而归。送别是醉的,醉到不知今宵何处酒醒;远游是醉的,叹息浊酒一杯,离家万里;甚至戍边上战场时也是醉的,大笑着醉卧沙场,问古来征战,几人曾回?
 
     古代的文人都醉了。因为他们占尽了那一斗乃至八斗才情,已经完全洞悉了自己的时代。而偏偏少了一把吴钩就难觅封侯,他们注定无力改变历史的走向,甚至是自己的命运。于是他们选择了酒醉,在语无伦次的癫狂中找到了归宿与安慰。有一个人不肯醉,他说要遗世而独醒,最后却在汨罗江里找到了醒酒之方。后来又有一人不想再昏醉,他说故国不堪回首,残月如钩。就这么清清淡淡的几句清醒的话,最终换来了一杯鸩酒。历史对于文人是刻薄而残忍的,不愿迷醉的人最终还是死在酒里。从此古代的文人醉得越发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他们卧在酒缸边沉醉,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醉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痛和一个文人、一个凡人的悲哀。他们以集体的无意识来反抗不公、反抗暴政、反抗社会的鄙陋与肤浅。他们反抗的方式,就是一头跳进酒壶中,任他壶外秦汉魏晋,江山兴亡,而不留给这人间半只青眼,甚至也不屑于用白眼。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古代的文人,是他们把酒醉变成了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态度。酒到杯盘狼藉,早已经说不清是佯醉还是真醉,而酒到肴核既尽,醉与不醉也就不再重要。醉如接舆、狂歌五柳已经升华为一种姿态,醉翁之意,原本也并不在酒。
 
     其实喝酒原本是为了逃避,但他们最终还是担当了酒,也就担当了时代。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除去了“断送一生唯酒”的酸楚和“举杯断绝歌路难”的愤懑,他们到底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一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正气。故此,貂裘换酒,只此一杯,也就可堪豪情了。
上一篇: 陶侃限酒的启示
下一篇: 薛涛行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