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酒中的豪情与奢靡

2013/12/21 13:33:05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16
分享到: 更多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明月几时有,没有美酒何以问青天。食文化是东方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酒文化则是中国食文化的精华,是这一中国特色文化的发酵剂、润滑剂、助推剂和粘合剂,在不同的场合起着多元的作用。酒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液体的客观物质存在,饮酒更是一种固化的精神文化象征和流动的社会生活习俗。 

 
  善助英雄壮胆,能添锦绣诗肠。神仙造下解愁方,雪月风花玩赏。自古到今,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往,它是文人墨客滚滚创作思潮的源泉,以至留下无数的不朽之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杜甫)“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宋·苏轼)“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宋·杨万里)。饮酒甚至醉酒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遍地开花,俯拾皆是。 
 
  临行更喝一杯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美酒对于赳赳武将来说,又何尝不是出征临行助胆壮威的“精神良药”。酒壮将军胆,更助三军威的故事不绝于史。三国时董卓作乱,诸侯群起而讨伐。两军对垒,关羽主动请缨。曹操已觉关羽乃英雄是也,于是温酒一杯,亲自捧上,与关羽饮。关羽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不一会儿马到中军,关羽已提华雄之头掷于帐下,此时其酒尚温。真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这千古美谈之中,酒功不可没。 
 
  虽说是三杯能和万事,一醉善解千愁。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世上的事没有绝对性,作为一个钱币的两面,酒乃五谷所酿,纯水所制,一杯之中,用粮几多?千夫之作,几人享用?杜康造下万家春,倍添民间几多愁。是故,《尚书·酒诰》有言:“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翻译成白话文即是:“只有在祭祀之时才需要用到酒,平时不应常饮……酒本为祭祀,但亦可乱行。无论是小国还是大邦所以丧亡的,无不以酒为罪。” 
 
  《酒诰》体现了古代“饮酒亡国”的政治观念。夏、商后期的统治者因酒废政,给周初的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于是下决心要肃清酗酒恶习,以正民风。在周公看来,商纣之亡国,与夏桀亡国有极为相似的历史原因,那就是酗酒丧德。故武王伐纣胜利后,为了建立新秩序,防止故殷之地积习难改,纵酒之风继续蔓延,也为了防止周人相沿为习腐化堕落,周公特意宣布限酒令,授命幼弟康叔受封卫国时告诫其应当举国禁酒,不要荒耽于饮酒而失德乱政。《尚书》中的《酒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限酒的法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限酒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周初年周公为首的统治者们杜绝饮酒丧德,扼止腐败堕落之风,防止国家败亡的良苦用心。 
 
  其实周公的担忧并非是多余的,当酒成为一种文化以后,它就会渗入到人的肉体神经、血脉骨髓之中,它的负面性稍一放纵,便会出来作恶捣蛋。平帝丧身因酒毒,江边李白损其躯只是轻者表现。所谓酒乃色之媒,苟行禽兽之举者比比皆是,常言人借酒意酒壮人胆胡作非为横行闯祸者时有所闻,更由此失政乱国者史书早有记载。古人所谓亡国丧身,皆酒之过也不为过。 
 
  三国时吴国末帝孙皓即是以酗酒好色暴虐好杀刻载于史书。孙皓酒量很大,饮酒频率甚高,喝酒时会有酒监监督,不让他满意便会杀人。一次大宴群臣,他下令所有大臣不醉不散。散骑侍郎王蕃喝得大醉趴在桌子上,孙皓怀疑他是在装醉,便令人抬出去,过不久又召他回来。王蕃是个注意形象之人,进来时强作精神表现如故——这“恰好证明”他刚刚在装醉!孙皓大怒,立刻下令侍卫在殿上将他处死。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在座者至少得饮酒七升(约3斤)。有位叫韦曜的大臣,酒量只有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在众人面前出丑,常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但韦曜性情耿直磊落,看到“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虐公卿,以为笑乐”,出于忠心,认为长此以往将“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使不济济,非佳事也”而谏之。然而孙皓不但不听韦曜的劝谏,反而开始厌恶他,最终将韦曜投入监狱处死。这样的国家焉有不亡之理! 
 
  灭吴而一统江山的晋朝统治集团,从一开始便无开国励精图治的新气象,集凶残、暴虐、酗酒、好色、贪婪、腐败等于一身。晋武帝司马炎好酒,亦“因酒识才”。给他喂马多年的姚馥因爱酒,他一时高兴便脱口而出:“任命你为朝歌县令。”可是姚馥却说:“我还是给陛下喂马吧!只要陛下常赐美酒,以乐余年就心满意足了。”司马炎一听便说:“喜欢喝酒就好,那就改任酒泉太守吧。”君言如山,司马炎就是如此治国的。以致在晋朝,石崇王恺夸靡斗富,奢侈享受便不足为奇。晋朝的腐败不只是朝廷官员的堕落,而是全国上下规模空前的大腐败。连所谓的竹林七贤,除了浮华文章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是酗酒的能手。“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既是政治避难术,也是其本性使然。就连老百姓也是以穷奢极欲为荣。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片酒气,醉生梦死不知终日。
 
  酒文化与犯罪现象的关联可以是一种显在现象,也可以是一种潜在现象。显在现象比如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醉酒驾驶犯罪。但负面的酒文化更多的是与犯罪的潜在现象发生联系。不时听到一顿公宴花费成千上万银子,全国“三公”开支已达上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琼浆玉液有情水”肯定是主要角色。当茅台、五粮液[37.23 0.79%]的拥趸,公款部门齐上阵,也算是当下中国的一大特色,必将在我国悠久的酒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当茅台、五粮液由于各种原因提价,其中某主流产品市价超过数千上万元,老百姓纷纷惊呼不已之时,茅台、五粮液厂家却从容淡定,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有心人指出,由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奢侈腐朽的观念在起作用,喝酒只喝贵的,不喝对的,因此管他酒价高于天,饮酒自有后来人。“感情深,一口闷”、“酒瓶见水平,酒风见作风”、“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更亲近”、“能喝一瓶喝二瓶,这样的干部能放心”的高端心理体验随之而来。更有甚者,中国石化[7.48 0.67%]广东石油总经理鲁广余挥霍公款竟达159万元购得无数中外名酒,有的一瓶单价竟高达万元以上。调查组已确认鲁广余购买高档酒是为“己用”。不闻朱门酒肉臭,可怜路行饥寒人,潜犯罪现象的危害性可见一斑。 
 
  “侈汰之害,甚于天灾”,当前奢侈荒淫的纵欲主义使世风日下,深为民众诟病。如能以打击醉酒驾车等显犯罪现象的劲头来打击奢靡纵欲的潜犯罪现象,应当是社会当务之一大急。如能成,则是官家之大功,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