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销量规划 好的定价是成功的一半

2013/12/26 9:13:01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73
分享到: 更多

 稻盛和夫说,定价即是经营,定价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定价的策略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谋略。那么,为什么说价格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呢?因为价格决定了企业利益分配和利润的多少。

 
定价定经营
 
     定价与销量、利润有着紧密的关系。为什么很多企业一年做下来发现销量也增长不少,怎么就不赚钱呢?
 
     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提高1%的价格可以使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增加12%;而销量上涨1%,利润仅仅上涨不到4%;降价20%需要增加1倍的销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利润(按成本占60%计算)。
 
     这个数据可能在不同领域会有些误差,但是清晰地明确了价格与利润、销量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企业在追求销量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价格杠杆的作用,它对利润的作用难以掌控。有时候企业因为定价失误,导致产品上市的失败。或者产品受到极大的欢迎,却利润微薄,难以为继。
 
     其实,定价对企业来讲,始终是个难题。
 
     跨国公司在价格上也经常犯错误。2005年,宝洁公司在印度市场做了一次降价,宝洁在印度市场推出的洗发水价格降了8%左右,他们希望通过价格的下降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结果,3个月后,宝洁公司利润持续大幅下降,5个月后,这个项目总负责人被撤职。
 
     宝洁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一年的时间都无法挽回这次降价的损失。
 
     为了销量损失了利润,这也是很多营销人经常忽略的问题。业务员在市场上只要听到客户认为价格高的呼声,马上回公司倒苦水,希望公司给予降价支持。实际上,我们经常遇到这种事,当你的价格政策下来了,客户同样不买单。很多时候,客户降价的呼声背后并不是真觉得价格高,而是另有隐情。    
 
定价的战略行为
 
     通过价格可以了解背后的战略,因为价格关系到你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关系到竞争环境,甚至关系到产品的购买理由,与同类产品有哪些差异。
 
     定价决定了你的战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销量、市场占有率最大化,这些都会从价格上一目了然。
 
     比如,同样一支笔,卖50元、200元、500元甚至几千元,他针对学生还是白领,锁定的是高端还是低端,这些都非常清楚了。
 
     当然,价格确定之后,企业的整体资源也跟着定位走,50元的笔跟几千元的笔,其成本肯定也不一样。几千元的笔针对高端群体,它在产品的选材、工艺的打磨等方面要求都非常高,而针对学生群体定位在50元的笔,可能更多通过工业化生产来完成。
    
       客户是怎样理解价格的
 
     很多时候,企业对产品的价格不太容易把握,一个针对高端的产品,如果价格偏低,则让人怀疑你产品的品质;定得过高,又会失去客户。
 
     据说,丰田在做美国市场的时候发现,许多人都想买奔驰,但由于价格太高无法实现。于是,丰田就开发了凌志,在美国推广凌志时说,用36000美元就可以买到跟73000美元的奔驰一样价值的车,并用很多图片做了对比。
 
     丰田还通过经销商向所有潜在用户发放和邮寄视频资料,对比凌志与奔驰的价值。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竞争,奔驰必须在价格上做出调整,是降价销售迎战丰田,还是另辟蹊径,这个难题就摆在了决策者的案头。
 
     最终,奔驰认为,如果降价就等于承认自己定价过高,丧失固有的高端客户,虽然可以争得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最终会失去市场。于是,奔驰决定涨价,并增加了一些增值服务,来保障原有的市场统治地位。
 
     最终奔驰获得了胜利,捍卫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所以,企业的价格决策,一定要非常理性地研究消费者对价格的态度,价格调整对整个目标顾客群的长远影响。
    
       价格决定做什么产品、与谁竞争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常识,也是真理,价格定位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情况,高价格自然是高品质,低价格只能销售“大路货”。这是由成本与利润情况决定。
 
     而且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的差异也决定了价格走向,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自然不会太离谱,而产品差异比较大,则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就会有较大的差异。这时候,消费者所支付的溢价,就是产品差异所带来的。
 
     同时,产品价格决定了与谁竞争,进入的是哪个领域。   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价格战,是因为他们总是盯着对手定价,致使自己无法自拔,经销商抱怨,消费者不买。
 
     笔者曾经服务的一个企业,他们最初的做法就是贴着对手定价,结果经销商抱怨说:“你这产品价格说高吧,还有比你高比你好的品牌;说低吧,下边还有一堆低端的品牌,你说让我怎么卖?”
    
       价格带是品牌竞争的武器
 
     价格带是企业战略定位的演绎,许多酒企因为在某个价格带上的成功而赢得市场地位,比如迎驾贡酒凭借银星产品,在68~78元的价格带上取得成功;金种子酒将祥和产品价格带定位在30元左右,柔和的价格带定位在80元左右,在二三线市场确立了“老大”地位;古井原浆通过献礼版占领98~108元的价格带,实现了古井贡酒的复苏;衡水老白干凭借着十八酒坊迅速崛起于河北市场,并快速布局全国市场。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价格带,以白酒为例。
 
     白酒领域主要存在五个主流价格带。一是以老村长、龙江家园为代表,零售价格在5~10元的低端价格带;二是以各地县级区域市场白酒品牌为代表,零售价格在15~50元的中低端价格带;三是以区域强势品牌为代表,零售价格在60~150元的中高端价格带;四是以泸州老窖、剑南春、洋河等二名酒为代表,零售价格在200~500元的次高端价格带;五是以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为代表,零售价格在500元以上的高端价格带。
 
     当然,白酒的价格整体具有“上移”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价格都整体上移,低端酒价格也向下一个价格带考虑。但是在高端酒领域,受严控“三公消费”和限酒令等的政策影响,高端酒品类的需求应声下跌,经历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白酒消费正回归理性。
 
     价格带所表现的是战略定位,一方面决定了消费者的群体,另一方面也成为市场争夺的关键点。
 
     很多时候产品脱离价格带,市场不接受,导致产品上市的失败。比如,古井原浆5年定价138元,作为公司的战略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很大但表现却一般,于是公司深入渠道和终端研究发现,消费者不接受这个价格,普遍接受的是98~108元价格带上的产品,于是公司推出了古井原浆献礼版,定价98元,产品投放市场后迅速走红,强势占领这个价格带,从而实现了古井贡酒在安徽市场的复苏。
 
     在价格带的定位上,酒类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价格带的缝隙。价格带的缝隙主要产生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消费升级,中国最近10年的消费指数逐年提高,很多领域都受到了消费升级的影响,产品开始从物质利益消费升级为精神利益消费。
 
     以白酒为例。5年以前在省会城市,一般的请客都用20~40元之间的白酒,而后一两年上升到60~80元的白酒,如今家庭聚饮、朋友聚会,多是选择百元以上的白酒,甚至使用两三百元的葡萄酒。
 
     由于价格带的升级,而企业的产品又没有跟上这种形式,被对手抓住价格带的缝隙,成功进入市场。比如,迎驾酒通过战略升级,推出金星、银星产品,抄了高炉家酒的后路,占据了升级后68元~78元价格带的强势地位。
 
     价格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营销的起点,一个成功的企业要绝对占领一个或两个价格带,并跟随环境变迁与消费升级,不断更新产品,以获得品牌的持续发展。
 
     第二,价格带营销背后是重构渠道链条。价格决定了销售者的分配与营销的投资,那么,企业所占领的价格带,也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渠道模式来实现营销价值。
 
     第三,找到适合自己的价格带。一方面从市场的缝隙中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价格带;另一方面从自身的资源出发,找到适合进入的价格带。
 
     对于任何领域的产品都是一个道理,并不是价格越高产品越好卖,越高端越好卖。比如在白酒领域,高端白酒卖身份、卖文化、卖收藏、卖符号、卖价值;次高端白酒则对品牌文化的要求很高,还有就是对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要求极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次高端价格带以上白酒,构建的是强大的价值体系,这是“有钱人玩的游戏”。
 
     从白酒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价格带所需配置的资源不一样,企业需要深度剖析内部资源能力,并不是资金充足就可以做高端价格带,也不是资金不足就只能做低端价格带,很多时候低端价格带的占领,需要强大的终端服务队伍,这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价格链定渠道
 
     价格链比较好理解,就是渠道商各成员之间的价格差,也就是渠道成员各自的利润空间,这看似是一个战术层面的内容,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很多企业就倒在价格链崩盘上,之所以在这里强调价格链的战略价值,是因为一个个血的教训总结。
 
     渠道成员间并不是利润越高越好,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渠道成员的功能,要通过价格链的作用将他们的职能发挥到极致。
 
     比如一个成熟的饮料企业,给二批商的利润空间是2元/件,企业再投入4元做终端生动化,那就不如将二批商的利润空间放到4元,让他拿出2元,加上企业的2元共同来完成终端生动化的建设,显然后者的效果更好。
 
     笔者始终认为,价格定位是老板干的活,这里边涉及到整个价值链的留利与分利的关系,以及终端价格消费者接受度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全局的活。
 
     价格链设计决定了渠道冲突的频次与严重程度。价格链的设计需要注意不同渠道之间的价格协同,比如中小零售终端、商超及24小时便利店之间的价格要有效设计,避免因为价格问题,导致某个渠道系统的进入难度。    
 
价值是价格定位的根本
 
     价值决定价格,企业最终的价格决策基于对产品价值的判断。
    
       用价格准确传递价值
 
     王老吉的价格定位非常准确,既实现了销量最大化,又保障了企业利润。那么,王老吉是如何保证了3.5元终端零售价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呢?
     一方面,它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之后,与可口可乐等市场上主流品牌形成了差异,避免了短兵相接,进入了所谓的“蓝海”市场。另一方面,淡淡的中药味成了“预防上火”的佐证。这样通过价值的塑造提升了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给消费者一个接受这个产品,接受这个价值的理由。很多时候,是因为企业对产品的表达方式与内容上,与消费者沟通得不够,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产品价值也被低估了。
 
     笔者接触的一个香菇酱品牌,市场动销不理想,在市场上与消费者沟通之后发现,消费者对其价格不认同,觉得那么一小瓶酱就卖8块多钱,很不值。其根源就在于它的产品理由,没有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高性价比。
    
       感知价值决定产品定价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消费者不买便宜的东西,而是买赚便宜的东西。
 
     想让消费者有赚便宜的感觉,就必须包装产品的感知价值,让消费者看到这包装的时候,感觉产品就值这个价格,自然掏钱购买。
 
     消费者对价值的认识,主要是从产品的质感、功能、服务、品牌,甚至传递产品的那种仪式感上来体现的。好处越多越觉得值钱,越觉得值钱就可以抵消消费者所支付的那个价格成本。
 
     产品的手感、口感、质感,都影响消费者对价值的判断;功能的独特性、差异性也决定了对你价值感的判断,苹果、三星手机的功能、外观都决定了对其价值的判断。记得诺基亚有一款手机,通过宣传一个降噪的技术和功能,打动了很多人,直接付款购买;产品的仪式感也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在这方面,苹果做得最好,尤其是在他的专卖店或授权专卖店,当销售人员为你打开产品的那一刻,他们会戴上手套,轻轻地用刀子划开塑封膜,小心翼翼地将产品拿出,帮你贴膜、安装程序等,那一刻让你觉得这个产品异常珍贵。
    
       关注特殊的价格需求
 
     中国人有时候对价格缺乏理性,很多人认为,高价等于高质,因此,在某些领域,低价并不一定卖得好。当产品的品质难以通过外部指标评估的时候,就只能用价格来判断了,价格高则给消费者的信号就是质量好,价格低则反之。
 
     高贵等于尊贵。这在奢侈品领域很普遍,越贵就越显得珍贵,这是消费者对价格的一种心理共性,通过高价来体现产品的价值。
 
   国内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追高不追低。在房地产领域有共识,价格涨幅越快,销售越快,价格下跌反而观望更严重,这就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理。
    
       产品的敏感度决定价格策略
 
     定价决策时,需要关注产品对价格的敏感度。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敏感产品,家庭必备的一些必须品多为敏感型产品,比如肉制品、酱油、醋等,这类产品要想打造超高端产品不太容易被消费者接受,适合做规模化发展,制定合理价格不宜过高。
 
     另一种是不敏感的产品,像保健品、白酒、葡萄酒等都属于价格敏感度比较低的产品,甚至追求高价带来的“面子”上的隐性需求,这类产品适合通过价值的塑造,合适的价值主张,打造超高端产品,赚取高溢价。
    
       注意消费者的接受极限
 
     虽然消费者对价值有判断,但是不能超越他们的价格接受极限,一旦触及这个底线,产品就难以实现动销。
 
     1992年4月,巴黎迪士尼乐园开业,两年间他们的定价是250法郎,可是这段时间营业额非常差,后来委托调查公司研究发现,法国人当时接受的价格是200法郎,也就是说,他们对迪士尼乐园判断的价值是200法郎以内,于是,巴黎迪士尼乐园将门票价格调整为195法郎,游客数量剧增,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企业要搞清楚消费者的接受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