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人的地方,常有酒;有酒的地方,常有酒局。
酒这个东西,的确很能调节气氛,初次见面的陌路人干了一杯之后就突然熟络了,彼此称兄道弟,接着便将酒杯碰得叮当作响。平日里,适度喝酒对人不无裨益,酒可以帮助饮者舒筋活络、强身健体。若接待宾客或办喜事,喝酒可增添喜庆气氛。然而,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酒也不例外。在“酒”后面加一个“局”字,即刻氛围突变,原本的愉悦之事转瞬成了劳神伤体的苦役。
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常要赶赴各种各样的酒局。每一次身临觥筹交错的筵席,心中总是带着一种隐隐的恐慌,我尤其害怕别人用一种不容拒绝的语气请我喝酒,表面上是“敬请”,实际上是“强迫”。有一回,我参加一个商务宴会,酒过半巡众人皆有了几分醉意之后,某人不知怎么把目标对准了我。斟满了一杯“五粮液”,一定要和我“感情深,一口闷”,我无法推脱,又不能伤及对方面子,只有仰起脖子慷慨赴酒。刺鼻的酒精味令我眼眶盈泪,脖颈后立时竖起了一片鸡皮疙瘩,回家后趴在水槽前吐得翻江倒海的滋味令我至今难忘。
酒局,其实重点并不在于酒,而是以酒为媒介,以酒来达到设宴者的某种目的。尤其是以工作名义出现的时候,酒局就成了“办公室文化”的延伸。一群人拉拉扯扯客套寒暄之后,一定是让领导坐在首席的,然后各路人等依次坐定,这座次是丝毫乱不得的。接下来的饮酒、吃饭,更是机关重重、危机四伏。你既要表现得豪爽大度,又不可因酒忘形;你既要妙语连珠调节酒场气氛,又不可口无遮拦胡乱说话;你既要时时注意突出领导,关键时刻你又要不动声色地帮着领导找台阶。哪怕你工作上成绩再突出,酒局上你要是说错了话、会错了意,恐怕从此在领导心目中就一落千丈,永无出头之日。
朋友告诉我的一个故事。某单位设酒局招待从北京请来的专家,领导特意挑了几位酒量不错的人员陪同。孰料,某人自恃酒量大,全然不把本桌的专家随从人员当回事,半个多钟头便一斤白酒下了肚。朋友劝他少喝,过会儿还得过去敬酒。一句话似乎提醒了他,他猛拍自个儿脑袋:“对啊,领导让我来陪专家喝酒,我这就赶紧过去吧!”说着,他立刻掂着一瓶刚开启的白酒,径奔主桌而去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不容分说地把客人的杯子里全都斟满了白酒,还近乎命令地一个劲儿劝酒。顿时,酒局气氛变得异常尴尬。领导肯定恼啊,我这不是还没示意嘛,你猴急啥呢!而原先那桌早已将他骂得不亦乐乎了。
人在酒局,身不由己。假如大家都能把酒言欢,闲话家常,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