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害人害己的酒驾,中央的“反四风”等措施频频出台,雷厉风行,国家法律也是重拳出击,但要从源头防治酒驾,全社会还应该真正培育和养成一种健康、文明与和谐的饮酒文化,让内因起作用
前不久,“两高一部”公布《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据统计,“醉驾入刑两年来,全国查处酒后驾驶共计87.1万起,同比下降39.3%;其中醉酒驾驶12.2万起,同比下降42.7%”。这说明醉驾入刑在预防交通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但酒驾数量仍然很大,危险驾驶罪仍属常见、多发型犯罪,要从根本上有效减少酒驾带来的社会危害,还需要从文化理念源头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康文明的饮酒文化。
实践似乎已经证明,酒有如润滑剂和调节器一般,在人们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在饭局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交中,为什么一定要有酒?原因大约有三:一是酒精能刺激神经,让人处于一种亢奋和飘飘然的精神状态。“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种状态大概可以给人某种力量和寄托,帮助人因此超然于现实而获得一时的潇洒和解脱。所以,自古就有借酒消愁、喝酒助兴之说。二是借酒能说话、拉关系、“办成事”。敬酒或者说喝酒时,总得说一些领导高、兄弟好、感情深、敬仰真之类的好话和祝语。你奉承,我谦虚。一来二往,距离就近了,再加上杯杯酒下肚,“热”情一上来,“关系”可能就有了。这时有什么话尽管说,有什么事(可能)都好办。三是酒文化使然。“无酒不成席”,饭局上觥筹交错、蔚然成风,你不喝酒,反而成了另类,局面难以打开,事情也就可能难以办好!
因此,酒量越来越被看成是与人的交情、工作能力,甚至品格、性情直接相关的必备素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中的人,如果不想被社会所遗弃,就必须适应社会。尽管那种在社会发展中自发生成的饮酒文化不一定文明,但是作为个体的人一般是没有勇气和能力与之抗衡的,否则其在付出个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很可能根本无法改变现实,徒增的只有自我伤悲。所以,在浓烈的酒文化中人们难免多喝。
酒后驾车,丢证被拘,醉酒驾车,锒铛入狱;对他人,因交通事故和酒后犯罪等,许多人因一人喝酒而全家蒙难,饮恨终身;对本人,酒能乱性、醉酒伤身,长此以往,难保没有长醉不复醒的可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告诫和警示过世人——“若夫沉酒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殒命,其害不胜言哉”。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发布的一份《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显示,每年有250万人的死因和酒精有关,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4%。由劲牌公司领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进入新世纪,我国每年有11万余人因过量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而亡,60多种日夜威胁着国人健康的疾病与过量饮酒有关,70%以上的家庭暴力事件和80%以上的恶性交通事故,也以饮酒过量为罪魁祸首。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社会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人们“喝与不喝”的两难选择,我们不能完全或仅仅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而应该逐步培育和养成一种文明健康的饮酒文化,让内因真正起作用。
首先,我们不要迷信喝酒万能。酒能助兴,其实大概也只能助兴。我们不要相信他人酒后吐的都是真言,因为绝大部分人还是“酒醉心里明”的,你若信以为真,那就可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们不要相信酒能消愁,因为醉酒只能麻痹一时,而后却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纵情酒海只能是旧愁未解又添新忧(伤身),还会落入鸵鸟埋头沙丘露出大腚以求避祸消灾般的笑话。我们也不要相信“感情铁,喝出血”的鬼话,因为现实中有的是“有福同享易,有难同当难”实例,再说真情也绝不是酒肉所能衡量和换得的。我们更不要相信“酒桌上办成事”的传说,因为正常、理性的人绝不是三两杯酒和几句好话就能糊弄的,“(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人(酒)台下的各种付出和努力,你我虽不知情,却是肯定存在的。其次,我们要坚持一种正确的饮酒态度与文明和谐的酒文化。尊重自己和他人酒量大小的实际情况客观而为,不做强求,更可能体现真性情,喝出真感情,营造大和谐。酒逢知己千杯少,如果双方都有海量,千杯不倒,把酒言欢,自会不醉不归;如果一方酒量有限,另一方也绝不会苛责强求,因为真正的朋友“不在酒量,在体谅”;如果双方酒量都不行,既是知音,当然明白“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的道理。能者多喝,不能者少喝。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点点滴滴,这其中饱含的是理解、宽容和尊重,流露的是体谅、爱惜和真情。
国法有爱又无情,生命有限却无价。面对不良饮酒文化所酿成的人间浪费和悲剧,整个国家和社会正逐步形成一股合力。国家法律重拳出击、强力矫正,中央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等频频出台,雷厉风行。多地多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公务员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的禁酒令。济南交警自“酒驾入刑”后出台新规,向社会公示酒驾者相关信息,特别是通过抄告单位等措施来追责酒驾同饮者以打击酒驾行为。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反浪费,劲牌公司向全社会发出《健康饮酒倡议书》,搭建“健康平衡的智慧”讲坛,出版《饮酒指南》等健康饮酒读物,倡导“适量、健康、文明”的饮酒新风尚。我们每一个人,哪怕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也应该养成一种“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公德意识,遵守法律、珍爱生命、文明饮酒!
上一篇: 白酒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下一篇: 革新流通餐酒是未来消费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