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季克良、王国春“煮酒论英雄”

2014/3/26 11:21:5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69
分享到: 更多

  有几个消费得起?当然,这也不是说高档白酒就该一味的便宜,还是应该根据我们老百姓的工资水平和市场消费的能力综合调整。”

  白酒消费群体发生了本质变化

  “现在白酒消费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本质上是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季克良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白酒都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但现在不一样了,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都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爱好什么,这是我们的厂商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厂家必须根据消费群体的改变而作出及时调整。当然,产品结构和产品技术是永远都需要调整的东西,尽早适应市场的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

  在谈起本轮白酒寒潮时,季克良说:“低迷这么久是当然的事了,以前白酒都是团队消费,一买就是一大车,现在都是个人消费,一买只有一两瓶,能不难过吗?但我觉得行业遇到这些事情是好事,就好比我当年也遇到了1989年和1998年的严寒,每一次风波对于企业来说都可以增强免疫力,通过行业深度调整让企业及时适应,推陈出新,未尝不是好事。”

  王国春:市场是争取回来的不能当坐商

  “高价白酒并不意味着就是高档白酒,每一款高档白酒必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洗礼,能够留到最后的,我觉得它才算高档白酒。去年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中央厉行节约,这让我们的高档白酒陷入了一个时期的低谷。”王国春这样告诉记者。

  一线酒企做中低档酒并无优势

  “白酒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东西,市场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一次的调整也是市场的一次变化,只是更强烈些。这一次的调整,使高价位酒市场面缩小,白酒行业要适应变化,就要改变思路。在生产方面,要生产老百姓喜欢喝的,要从单一香型向复合香型转变;要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价格降下来,要贴近百姓。另外,我们还要生产好酒,价格要下,质量要上。此次调整影响最大的是名酒企业,至于调整的时间有多长,要看企业如何作出快速反应。越早意识到问题作出判断,就越快适应调整。至于有媒体问到一线酒企做中低价位酒会不会冲击到二三线酒企,我认为其实一线酒企的压力更大,二三线酒企更有优势。因为二、三线酒企他们一直在这个中低档酒的市场中,他们对消费者最熟悉,也最敏感市场的变化,反而一些大酒厂因为做惯了高档酒,猛然一下去做中低档酒可能并不很适应。在当前的形势下,相对来说,做基酒的二三线企业压力更大,做瓶装酒的二三线企业现在的生产很好。”

  重视白酒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

  王国春表示,现在行业情况非常严峻,现在有的企业已经是高处不胜寒。其实随时都很严峻,不过有时候变化大,有时候变化小。白酒企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八项规定限制公款消费,限制了高价位酒。 但作为一个市场化下的企业,随时都应该有危机感,随时都要进行调整,都要从市场出发。“市场占有率是衡量品牌的最大指标,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市场,就是顾客。价格调下来并不是威胁,不应该关注价格下跌,而应该关注市场占有率,只有生存下来才可能有发展。现在行业的情况,第一个原因是政策所致,这会延续很长时间。如果政商养成习惯,将来就算放开了,他们也不会消费高价位。白酒走向不是企业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第二是因为政府提出厉行节约,影响了民间消费;第三是限制‘三公’消费对老百姓有示范作用,老百姓也会减少消费。整个白酒行业现在是量价齐下,企业要生产老百姓喝得起的、喜欢的好酒。江苏洋河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证明,老百姓最重视的是性价比。”

  王国春进一步表示,现在行业很困难,但也正是因为困难,企业更要与经销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度过寒冬。“市场是争取回来的,不是像以前那样当坐商在家里等回来的。”王国春表示,企业需要建立团队的竞争力和实战能力,与合作的企业,包括经销商、资本方、供应商多沟通,多合作,改变以前“坐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