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汾酒时刻。
“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这是20世纪20年代,资深汾酒职业经理人杨德龄老先生为晋裕汾酒公司确定的经营理念。
在那个国力羸弱的时代,“振兴国货”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的梦想,更是一个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振兴国酒”必然是“振兴国货”的一个题中之义。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这不仅是“中国酒业第一个企业核心理念”,一个汾酒的“理想”,更是一个汾酒的“中国梦”。
实践证明,一个企业理念的提出与确立,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尽管不能作为企业理念提出的直接依据,但对其影响却是很大的。
众所周知,一个独立的国家,必然根据本国的利益自主订立关税税则。关税的税则和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或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便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利益的手段。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侵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管理权。我国的海关就变成为国际资本侵略中国而服务了。
比如,《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在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其实,所谓“秉公议定”,实际上是由外国人拟定、中国人同意这样一种门面手续。到1853年,清政府实行厘金制度后,内地流通税加重,关卡林立且多重征。而洋货只纳2.5%子口税,概不重征,税负相对甚轻,这就使得洋货在内地市场的价格与在通商口岸相差无几,而国货一经转运则价格骤增,竞争力可想而知。
这样,外国商品大量地涌入了中国市场,在极大地冲击当时中国原有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比如,随着西餐的日渐普及,一些具有西方风味的食品也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1858年,英人埃凡在上海创办了埃凡馒头店,开始生产面包和糖果;5年后,他在上海开设埃凡洋行,生产啤酒。此后,又有咖啡、奶茶、香槟、冰棒、冰激凌、饼干、蛋糕、罐头以及葡萄酒、白兰地等相继传入中国,用“西洋名酒”以飨朋友雅集的情形一天天地多了起来。
“西风强劲”,洋酒大举进入抢占中国市场,这是当时一个不争的现实。中国白酒作为世界最古老的酒种、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不仅是中国人喜庆、节日、聚会不可或缺,也是很多劳动者消除疲劳、祛风御寒的常用饮品,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绝大多数民族都有饮用白酒的习惯。
可以说,在中国,无论是白酒、茶叶、中药、还是陶瓷、丝绸、戏曲等等,其实都是极其珍贵的民族传统产业。她们承载着中华儿女无数的精神寄托,都是中国的国家符号,集聚着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巨大的商业价值。就中国白酒而言,它就如同瑞士钟表业所秉承的民族产业精神一样,是一个注重民族传统技艺、致力打造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的行业。而且,白酒的品牌建设和历史文化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
面对外来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国白酒该如何办呢?振兴国酒,这是汾酒的回答。如何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这是汾酒的实践行动。 面对竞争,汾酒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一味地排外,而是选择做好自己,以诚为本,奋力自强。我们说,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必然要体现顾客需求和竞争的要求,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理念是指导其经营活动的工具,而企业活动既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也是与同业者进行竞争的过程。因而,企业理念必须有助于这一过程。
众所周知,诚信是晋商的价值核心、也是晋商的商魂。“一日耍奸,可以欺市,二日耍奸,可以愚民,但没有哪一家商号,能够数年,数十年靠耍奸混迹于世。”这已经是晋商的共识。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资深汾酒职业经理人杨德龄能响亮地提出“振兴国酒”的理想,这体现了一个爱国商人的赤城和使命感;能执着地坚守“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的经营之道,这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良心。
从历史的角度看,汾酒提出这个梦想、坚守这种理念,对中国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显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它用自身的迅速发展,强化了国人对白酒的记忆,浓郁了整个民族对白酒的感情,夯实了整个白酒产业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茶叶、中药,还是陶瓷、丝绸、戏曲,在这些民族传统产业中,为什么只有白酒一枝独秀外,而其它都走向了衰退的深渊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从一百多年前开始,白酒在中国就成为了一个有追求的产业,这个产业始终有一个目标,始终有一种使命,始终有一种坚守,始终有一种热忱,始终有一种梦想。而这个梦想来自汾酒,并从汾酒梦想开始。
![]() |
上一篇: 白酒行业洗牌增高门槛 “古董”酒稳中求胜 |
下一篇: 对欧葡萄酒双反终止:国产品牌困境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