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黄酒不成席,白酒再好不稀奇。”在湖北十堰市房县,人人都爱喝黄酒,几乎家家户户会酿制黄酒,徜徉于房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卖正宗房县黄酒的招牌,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阵阵挥之不去的酒香。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古称“房陵”,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房县受季风影响明显,加之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形成了“日照长,温差大,干湿交替”的气候特征,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皆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卓越品质而驰名中外。其中,黄酒为该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房县黄酒起源于周朝,兴盛于唐朝。据史书记载,“白茅”是房县黄酒最早的称谓,此后又有“黄酒”、“皇酒”、“白马尿”之称。公元684年,唐中宗之子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到房陵做庐陵王时,最喜欢饮用这种酒,被人称为“品酒郎君”。他曾做诗“此酒只应天上有,瑶池天宫量也无,他日龙驾回长安,每年送朕三万斛。”后来,庐陵王将其作为贡品献给武则天,故房县黄酒又称“皇酒”,从此沾上了皇家的气息。西周至明18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此乃中国以至世界酒文化的一大奇观。
白酒专家陶家池表示,房县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微生物菌群,只有用房县的野生蓼子秘制小曲,以及高山糯米、溪水或地层深处矿泉水,结合特殊手工酿造技艺,配制出的黄酒才具有独特风格,这也恰恰是房县黄酒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重要原因。房县黄酒发酵采用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使用自产米曲,发酵过程中不加麦曲,不加纯酵母,采用糖化醪回淋工艺。2013年,该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房县黄酒按其属性分属北方半甜性黄酒,与绍兴黄酒和省内孝感米酒有所不同。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产品保护手段和统一的黄酒地方标准,当地产品风格各异,品牌杂乱,知名度不高,周边地区生产者、经销商掺杂兑假,随意损害房县黄酒的声誉。为维护房县黄酒的质量、声誉、反不正当竞争,打击假劣伪冒,保护房县黄酒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的合法权益,房县政府于2012年5月向质检总局提出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
首先,以分管黄酒产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组建由质监、农业、工商、科技、经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房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房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以及专用标志使用的管理工作。同时制定《房县“房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和《房县“房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对黄酒生产、销售等监督管理力度。其次,组建房县黄酒地方标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房县黄酒》及《房县黄酒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深入贯彻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所有的黄酒生产企业和个体户都必须照此严格执行。此外,还着力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知名黄酒品牌。目前,该县已有10余家初具规模的黄酒生产厂家。湖北房县兴祥黄酒有限公司和房县庐陵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的“房县黄酒神农皇系列”和“房县黄酒庐陵王系列”年产量突破了万吨。
2013年年底,房县黄酒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目前,房县黄酒已出口东南亚一带并畅销广州、北京、西安、福建、武汉等省市,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