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啤酒:旺季来临 优选份额持续扩张的品种

2014/5/24 11:37:3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89
分享到: 更多

  在经济不景气、政商务社交下滑的背景下,啤酒一枝独秀成为了酒水行业中唯一实现增速提升的子行业。

  回顾过去一年啤酒板块的表现:2013 年的上涨伴随着市场对于啤酒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减弱、利润释放的预期。我们在今年 1 月份的行业深度报告《中端市场竞争加剧、三强座次难言定局》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由于龙头公司的重新扩张,雪花的升级和百威的下沉,实际上让中端市场竞争更加严酷。2013年 a股核心啤酒公司的利润并未如期释放, 让集中度上升推升利润释放的逻辑遭到质疑, 板块大幅回落。

  我们从对于美国百年啤酒史的研究发现集中度上升仅为利润市场的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美国四强集中度上升至 95%的时候,行业利润和利润率水平仍然处于下降通道,而高浓稀释技术和淡爽啤酒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主导产品的性价比(产品差异化提升+产品成本下降) ,从而激发了行业消费的增量成长和龙头企业利润率的大幅提升。

  2014,啤酒行业的投资逻辑将重回份额增长和行业地位的巩固:收入增速+市场份额!龙头企业扩张重启,无论百威英博、雪花、青岛都仍然将规模增长作为最重要的公司战略目标之一。本着剩者为王的逻辑,能保持集中度提升的品牌和企业,才有机会迎接未来中国啤酒品类创新带来的行业利润提升的盛筵。

  由于龙头企业(百威英博、青岛)重回扩张,啤酒行业的整体增速有望小幅提升,集中度加速向龙头品牌集中。而剩下的其他品牌和企业,面临着两大重要抉择:努力做大,迈向全国,或者巩固区域优势,等待优良的并购合作(因为啤酒产品差异化不显着的属性,比较难有企业做到真正的区域防守) 。

  目前,份额最大的雪花市占率仅在 20%+,仍处进攻状态。我们认为,全国性品牌成长取决于三个方面:

  1、品牌的高度,通过差异化的产品、长期的品牌投入,形成清晰一致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从而实现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不会因为价格优势的丧失而失去市场份额。

  2、全局的战略和管理能力,中国啤酒业已经进入巨头间的较量,不出错,比出奇招更重要,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能保证其投入和执行目标更具有一致性。本土由于缺乏竞争经验,经常处于战略摇摆和见招拆招的状态,如青啤在主副品牌上、在渠道精耕和大客户制上的摇摆,如燕京在全国和区域布局上的摇摆等,而相对,华润的后来居上,以及百威英博的来势凶猛,背后都是其长期战略规划极强的前瞻性。雪花先要基地再要利润,百威英博“百威+哈啤”高举低大单品突破的策略,都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3、资本实力。投的起和亏的起,除了战略眼光外,同样都需要雄厚的资本的支撑。进入品牌较量的时代,投入和产出,在时间上更加显得不一致,资本雄厚的企业优势会更加突出。

  而,区域龙头则可以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实现区域内的份额增长和市场地位的加固:

  1、产品的性价比,有助于区域市场份额最大化,关于性价比的上策是由产品创新来实现,例如美国啤酒历史上利润提升 30年背后的 light beer,例如燕京啤酒的“鲜啤” ,下策是通过降价实现;2、从区域市场角度看,渠道管理重于品牌投入,扁平化、高执行力的渠道,将有助于公司建立强区域地位;

  按照我们的逻辑,全国扩张战略的品牌看全市场份额的增长,聚焦区域的品牌看核心优势市场份额的增长。推荐标的:燕京、青啤。首选,由于新品性价比有重大突破、渠道精耕优势显着的区域强势企业燕京啤酒,基于并购价值创造的安全边际,燕京既是很好的防御品种,又有可能享受随着局部区域产品影响力的扩大和供应链改善,带来的业绩弹性;次选,全国化战略思路清晰,品牌、渠道执行运营改善的青岛啤酒。在目前阶段,由于全国化品牌的竞争激烈,自身调整和突破的难度大,业绩提升空间或将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