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伊力特酒三厂张玉庆眼里的“孝道”

2014/5/28 12:23:0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63
分享到: 更多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酒三厂的一名员工张玉庆,却用深沉细腻的孝心,改变了这一旧说。张玉庆是酒三厂一名普通的员工,1989年结婚前妻子患有糖尿病,他毅然选择和善良的妻子结婚,婚后妻子的病情加重,眼睛失明,他无怨无悔的照顾妻子25年,2013年带着妻子在乌鲁木齐做了手术,眼睛复明。工作中的张玉庆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多次获得过农四师和谐家庭、伊力特和谐家庭、先进生产工作者、伊利特之星的光荣称号。

  本来以为妻子的眼睛复命,从此可以轻松一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13年5月20日,张玉庆的父亲因为煤烟中毒去世了,而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当时也不省人事。经医院全力抢救,老人的性命保住了,但是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明显加重,落了个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

  张玉庆和姐姐、弟弟一商量,大家一致同意将母亲从酒一厂接到团里来住,咨询了伊力特社区的空租房,大家一起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由于母亲大小便失禁,需要时常查看老人的被褥,平均每隔半小时就得更换褥垫。早上大家都很忙,就让退休的姐姐照顾母亲,早上姐姐就把母亲从伊力特社区的八号楼接到自己家里,给她洗漱、梳头、吃早饭,吃完饭以后推出去在街上转一转。中午吃了饭以后,张玉庆就把母亲接上,带着母亲在附近的连队上转一转,看一看路上的风景,和母亲说说话。晚饭吃过后带着母亲来到广场,开始了每天的必修课:那就是让母亲每天锻炼一小时,冬天的时候是在院子里慢慢的活动,天气暖和以后,张玉庆就带着母亲在广场上活动。起先母亲只能走十几分钟,慢慢的母亲能走半小时,经过大半年的锻炼,现在已经能自己走路了。到了晚上把母亲送回去,每天晚上坚持用热水给母亲泡脚,晚上是两个弟弟轮流照看母亲。“他们每天都会有一个来照顾我,晚上有的时候醒来我一喊,他们就会答应”张玉庆的母亲说。

  伊力特的居民楼的一个小单间,感觉不到家有病人而常有的暮气沉沉和凌乱:干净的水泥地坪、洁白的墙面和整洁的家居摆设以及在电视墙上的一面镜子,处处透出温馨。老人的房内窗明几净,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儿女们就将床铺打在一旁,方便照顾老人。

  对于 “孝顺”两个字,张玉庆有着自己的朴素理解:那就是父母操劳了大半辈子很不容易,母亲养育了他,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

  就在我采访张玉庆的时候,张玉庆不停的出去看一眼在树底下乘凉的母亲,一会端杯水,一会告诉她一声,自己在房间里有点事情,“一会看不到我就不行,要随时看到我” 张玉庆说。“来友呀,你在吗?这是我老头子呀,老头子把我带出来转转。人吗,就是老来有个伴,都是人心换人心,互相都要好,你说是不是?”母亲絮絮叨叨的跟一个熟悉的阿姨在说话,这是在把张玉庆当成父亲了(张玉庆的父亲叫张来友)。“母亲有的时候糊涂,有的时候清醒,经常把我当成父亲。”母亲患病后,一有空,张玉庆就和母亲聊天,免得她寂寞,无聊。虽说母亲的回应经常是微笑、点头、和摇头,但张玉庆仍滔滔不绝,自言自语……

  对伊力特居民以自己作为孝顺榜样的事,张玉庆一再说自己不合格:“自己的父母,你不去照顾,谁去照顾?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是很简单的事情。”每次吃饭,张玉庆招呼妻子和女儿一起用餐,希望能通过这一餐一饭,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气息。  张玉庆他们一家人为什么一定要亲手照料老人,而不请保姆:“母亲这辈子太不容易了,含辛茹苦的把4个孩子拉扯大,受了多少苦啊,这其中的辛酸,只有当儿女的才明白。现在,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了,需要儿女照顾,这样的病人照顾起来得比一般的病人要用心,如果要请保姆的话,哪有自己家人照顾起来方便,我绝不能让老人受半点儿委屈”张玉庆说。正因为如此,每天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亲自陪伴在母亲左右,在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身上老是干干净净的,而且房间里也闻不到半点异味。自从母亲患病以来,一直是张玉庆给母亲洗澡,这是照料母亲的日常“功课”。

  张玉庆说,虽然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富足,不过,他们对美好生活始终怀抱期望。

  “我要谢谢你呀,最起码你给我照相了呀,我要懂礼貌”临走前给这对温馨的母子照相,这时候阿姨清醒的向我道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