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名庄酒库存三年喝不完 进口葡萄酒商谋求转型

2014/6/4 10:20:22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85
分享到: 更多

  欧洲最大的葡萄酒厂商卡思黛乐总裁阿兰·卡思黛乐在2014年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上对记者表示,“三公消费”受限确实影响了大宗团购消费,我们现在非常关注个人消费中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将是未来个人消费的主力军。”

  消费群变化意味着喜好产品随之改变,但葡萄酒界的增长“新力军”仍处于酝酿期。葡萄酒营销专家王德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年轻消费人群的主流消费产品属性仍处于摸索期。但记者注意到,从海关数据看,葡萄汽酒已经逆市成为进口葡萄酒增长的唯一细分品类。

  名庄酒隐退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葡萄酒的进口量继去年下滑5.14%之后,今年一季度继续下滑,幅度高达20.7%,其中2升及以下的葡萄酒进口6200万升,同比减少18.5%;除了进口量下跌,进口价值也在下跌。一季度的进口价值为30.9亿元,下降26.2%,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35元,下跌6.9%。

  这种现象无疑是受到国内限制“三公消费”的冲击,阿兰·卡思黛乐对记者表示,如果按比例来分,从前的团购大宗消费约占50%,个人消费占30%,餐饮行业消费占15%,还有5%为其他,“曾经的团购大宗消费领域受到限制,很多人都不敢喝名庄酒了。”

  新食文化传媒葡萄酒事业部总经理杨征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名庄酒、列级庄的进口量只是高峰期的三成,全国大概有30亿元的名庄酒库存量,要消化,起码要3年以上的时间。不只是名庄酒,其他葡萄酒的库存量也不小,有个别经销商的库存量是其年销售额的70%~80%,现在平均都是其年销售额的40%~50%,而库存量是年销售额的20%~30%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海关总署预警信息分析认为,葡萄酒量价齐跌的原因是“受中央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影响,国内高端葡萄酒需求低迷,不少商家面临高库存、资金压力大的困境。相较10年间同比高达20%至25%的消费量增幅,2013年我国葡萄酒消费总量下降2.2%。国内进口葡萄酒的一级经销商销售、利润均遭遇下滑。其中长城、张裕下滑30%,其他葡萄酒企业利润下滑高达50%以上。同时鉴于前几年国内葡萄酒的非理性投资热,经销商过度进口导致渠道库存压力大,进口积极性明显减低”。

  此外,“双反”调查与电子商务普及也导致了进口葡萄酒量价齐跌。

  葡萄汽酒增长率超30%

  名庄酒隐退,未来谁来填补空缺?

  在当前大环境下,葡萄酒厂商也将目光放在大众消费身上,“个人消费到底能否填补团购大宗消费下滑空缺,我目前还不能预计,但我们关注年轻消费者这个个人消费领域的主力军。”阿兰·卡思黛乐透露。

  对于这个群体,除了刚上市的水果葡萄酒外,卡思黛乐预计,7月将通过与法国第二大香槟生产巨头波马利集团合资的丽丝黛乐公司引入其旗下主打的桃红葡萄酒,抢占“轻量级”葡萄酒产品市场,此外,还会引入起泡酒、香槟酒。

  其实,正如阿兰·卡思黛乐所关注到的一样,在进口葡萄酒领域,消费已经悄悄发生转变。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进口葡萄汽酒的增长异军突起,增长率达38.6%,为217万升,而其他品类的进口量一致下滑,除了上述提到的原瓶进口酒外,进口“装入2升以上容器的鲜葡萄酿造酒”为1849.8万升,减少29.1%;进口“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475.2万升,减少29.4%。而去年底,进口葡萄汽酒的增长率为6.7%。 杨征建认为,品类上葡萄汽酒增长已很明显地体现了消费变化。王德惠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阿兰·卡思黛乐的观点表示赞同,“在2010年前,国内的消费总量约有11亿升,其中30%被‘80后、90后’消费掉,这个消费量其实还很有挖掘潜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群体会逐渐成为消费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葡萄汽酒增长很快,但争夺年轻消费群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目前这个群体的消费特点还处于迷茫状态,就像现在成熟群体喜欢干性酒那样,这个群体的喜好仍需要进行市场调试,人群主流消费产品的属性仍处于摸索期。”王德惠表示。而且,这种争夺还不仅限在葡萄酒领域,白酒、洋酒也在费尽心思迎合这群消费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