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化仰韶 7000年无人可及

2013/12/19 11:36:3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26
分享到: 更多

  1921年,当安特生一层层地拨开厚重的泥土,一件件沉睡千载的彩陶展露芳容。这位被誉为“中国考古之父”的瑞典地质学家,在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发现了让世界惊叹的史前文明。在这块中国古代文献了无记录的地方,却将华夏文明向前追溯了几千年。

 
  作为华夏文明的精髓,仰韶彩陶在今天仍是那么炫彩夺目,绽放着迷人的神韵。
 
彩陶展现华夏之美     
 
  “彩陶多样的形制、神秘的纹饰,传递出中国远古的信息,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源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文化,必须先触摸仰韶彩陶。仰韶彩陶文化无疑是中国的人文晨曦。”侯建光说。
 
  彩陶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祖先,制作的一种红色之上再画上彩色花纹的特殊陶器。中国彩陶发现较晚,1921年时任国民政府农商部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地质专家袁复礼等人,在河南西部渑池县城北韶山南的仰韶村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正式考古挖掘,出土了大批的陶罐、陶碗、蓝纹绳纹、带流陶杯等彩陶器物,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彩陶。
 
  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种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又因这种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也叫“仰韶文化”。
 
  1983年10月,考古专家在仰韶文化杨家村遗址出土了一组陶器。这组陶器计有5只小杯、4只高脚杯和一只陶葫芦(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些彩陶器的出土对我国酒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美的彩陶可能无意中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国酒的源头。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文物陶蒸锅和陶蒸酒器,这些酿酒器具经过碳14化验,证明是7000年前的酿酒器具,仰韶7000年前就开始酿酒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今,仰韶彩陶坊将这一酿酒技艺传承下来,用陶蒸酒,用陶藏酒,用陶盛酒,真实反映了中国白酒无穷无尽、博大精深的特质。无论现代酿酒技术如何先进,现代的仰韶人如同7000年前的仰韶人一样,九粮九蒸,历经八十一道工艺,使仰韶彩陶坊酒成为中国白酒巅峰之作。
 
 
 
 
 
仰韶文化根在“彩陶”
 
     “7000年时光有什么瑰宝可以璀璨至今,历久反而弥新?九万里大地,又有什么经典可以世代珍藏、绵延乃至不绝?一个名字不仅代表了一方土地,当他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华的文明还在一派微茫的晨曦中,它叫仰韶。在仰韶,火是文明的母亲。仰韶的人们用火烧出了陶。陶和远古的故事,一同蒸发在7000年岁月中的——是酒……”当仰韶酒形象代言人陈凯歌用其浑厚的嗓音娓娓道来时,他亦将仰韶文化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出来。
 
     1975年,在河南省渑池县醴泉源头仰韶文化遗址南侧,原有酿酒作坊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当地的第一家国营酒厂,亦即今日仰韶酒业的前身。在鼎盛时期,仰韶酒的销售量连续4年居河南省同行业之首,产销量跃入全国同行业前3名。其中,仰韶酒业1999年实现历史性的突破,销售收入首超10亿元,创造了豫酒的辉煌。
 
     2004年8月,仰韶酒的发展再一次实现了新的跨越,“国退民进”成立了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高效、灵活、快捷的股份制现代化管理制度。2007年,仰韶彩陶坊横空出世,是仰韶酒业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仰韶酒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从2004年8月1日,侯建光就开始担任仰韶酒业的董事长,当时他只有36岁,年轻气盛的他对仰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仰韶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几番产品更替,侯建光始终未找到仰韶文化的核心到底在哪里。当时,这是一件十分困惑侯建光的事情。
 
     而在他千百次的探访和寻觅中,不断流连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陶蒸锅和陶蒸酒器时,侯建光将仰韶文化的核心聚焦到彩陶上的脉络逐步清晰,彩陶是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器物。如同中国书画巨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艺术顾问范曾写道的那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唤醒了中国先民审美的自觉,彩陶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而庙底沟人头器口瓶,其造型之奇谲朴雅,宜其为今日仰韶酒之储器而流布于天下”。
 
     有了彩陶这个构想,侯建光带领着设计团队从彩陶的出土文物中找寻灵感,使彩陶酒瓶的形象逐步清晰,并在一次对彩陶现代制作师傅的探访中,仰韶彩陶坊的名称应运而生。从仰韶彩陶坊酒瓶上,既能感受到7000年仰韶文化所表达的魅力,又在色彩、格调、平面等表现语言上,做到了每一个元素,每一个色彩的运用,无不周到而有寓意。
 
     在仰韶彩陶坊身上,你可以体会到来自德国的严谨与科学,来自日本的新颖与灵巧,来自意大利的优雅和浪漫,来自中国的圆满和寓意。一体化的设计,国际化的主体形象,“回归中国,感动世界”,蒙上了一层浪漫的7000年前的遐思。
 
     “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7000年仰韶文化,7000年彩陶文明,7000年陶蒸艺术,7000年时光流转。7000年前仰韶人用陶蒸酒,7000年后现代的仰韶人还在用陶蒸酒,7000年忠贞不渝。7000年深厚的历史积淀,7000年精湛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美融合,酿造出中国最古老的中华陶香型美酒,7000年至今,时光在陶蒸酒中驻足。仰韶人陶与酒的发明,陶与酒的结合影响了整个世界。如果说7000年前,仰韶人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璀璨的瑰宝,那么今天,作为仰韶文化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把仰韶彩陶坊传承下去,历久弥新,我们有责任把华夏文明之源——仰韶文化发扬广大。”侯建光说。
 
 
 
 
 
传承历史,与时俱进
 
     2009年7月20日,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名人走进渑池,品味仰韶——第三届国际慈善论坛暨向20个国家元首赠送仰韶国陶酒”活动。以此为标志,仰韶彩陶坊之风伴随酒香迅猛刮遍神州大地。
 
  在这次会议上,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向侯建光董事长颁发了“仰韶文化传人”证书;侯建光向著名导演陈凯歌颁发仰韶文化品牌大使证书,向酒界泰斗秦含章颁发了仰韶酒业名誉总顾问证书;同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20国国家元首都派特使收藏了“仰韶国陶酒”。
 
     侯建光说:“今天,仰韶彩陶坊酒是7000年仰韶文化所留下的瑰宝,是7000年厚重文化所承载的物质产品。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我们要把仰韶彩陶坊酒打造成世界级品牌,让品牌传播文化,让文化影响世界,让仰韶彩陶坊酒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看过仰韶品牌文化形象大使陈凯歌为仰韶彩陶坊酒拍摄的文化纪录片的人,都会记得仰韶文化的厚重和深沉,更忘不了陈导那浑厚充满磁性的声音在为人们解说仰韶之陶,陶之仰韶:“有了陶,有了酒,有了彩陶坊酒,就有了陶醉的人生。画面里是仰韶先民们简单、朴素、快乐的生活,这简单、朴素和快乐不也正是我们浮躁的现代人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吗?也正契合了现代人的生命诉求。”
 
     仰韶酒业也正是这样做的。近几年,仰韶酒业率先在全国推出的中华陶香型(九粮兼香)白酒,成为中国白酒香型创新的典范,并且与江南大学合作在仰韶酒业成立了“江南大学酿酒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专门研究白酒生产工艺。这些是对于当前白酒文化的有益探索,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同时,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中国白酒文化增加更丰富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并喜欢上白酒。
 
  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是口号,而是要让一代代中国人对白酒产生认同感,更应该是对当前文化环境下白酒内涵的发掘与升华。
 
     对于仰韶来讲,其承载的是7000年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河南白酒界唯一一个酿酒专业科班出身的掌舵人,仰韶酒业董事长、总经理侯建光认为:“仰韶彩陶坊是仰韶酒文化和仰韶彩陶文化最完美的结合,让酒作为一种载体去承载仰韶文化的内涵。从酒质到包装,以及上下分盛,一酒多喝的创意,让消费者在喝酒的同时,可以近距离接受文化的熏陶。饮酒的过程不仅仅是喝酒,而是一种品酒的享受。酒与文化、酒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被彩陶坊酒演绎得淋淋尽致,让人陶醉其中,品酒,悟人生,岂不美哉!而且,我们也在研发适合年轻消费者的时尚型白酒,顺应时代的潮流,未来的世界将是年轻人的世界,怎样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引起这部分群体对白酒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对企业来说的销量保证,同时也加强了年轻人对中国酒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找准了品牌定位点,将中国人爱酒的情怀,爱喝酒的豪爽,变成品酒的享受,让这种享受成为未来人们一种朴素、快乐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爱喝酒,更要懂品酒,将喝酒上升到品酒,是白酒文化一次质的升华。仰韶彩陶坊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践行着让消费者更好地品味仰韶,品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