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女儿酒”的文化情结

2013/12/23 15:09:4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72
分享到: 更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别了酒的情愫,女儿们不再亮丽;别了酒的依恋,女儿们没了互动。这恐怕是父亲最伤感的事。
 
  父亲极其平凡,琼浆飘香的“古城酒”是他的根,五个女儿是他的“酒”。从“楼兰”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杏泉林”,八十年风风雨雨磨灭了岁月的痕迹,父亲却对酒情有独钟,这源自古城酒与他相伴六十载。浓浓的琼香玉液流出了酒的韵味、酒的诗意,也流出了父亲对古城酒的眷恋——“酒以水得道,水借酒成仙”。综观古城酒业的历史,不愧于“根植现代,发酵未来”。
 
  在这里农民精耕细作,稻粮满仓——是发酵未来;工人任劳任怨,领取薪水——是发酵未来;学生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是发酵未来;男婚女嫁,喜得贵子——是发酵未来;商人诚信经商,财源茂盛——是发酵未来;官员执政为民,晋职提级——是发酵未来。
 
古城酒香飘丝路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古城酒”的酒大师,他目睹了“古城酒”的兴旺衰落,亲历了那如火如荼的酿酒岁月。
 
  由于父亲酿酒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曾多次被酒厂派往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伊犁酒厂、红山酒厂、恭喜酒厂做技术顾问。这期间,父亲曾带女儿们到他在乌市工作的地方——昆仑宾馆游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欢欣的事呀!久居边远县城的女儿们,跟随父亲的脚步,走街串巷,甭提有多兴奋了。父亲不厌其烦地为女儿们精心挑选礼物,一条纱巾、一个笔记本、一只玩具狗……至今女儿们仍保留着父亲在昆仑宾馆送给她们的礼物。
 
  现在,有人问起“刀郎”歌曲中的乌鲁木齐八楼(昆仑宾馆)时,女儿们便会自豪地讲述父亲与八楼的故事。当时的昆仑宾馆华丽幽雅,是全国各地宾客集中的地方。健谈的父亲便会不失时机地给友人讲述古城酒的历史:很早以前,迪化(乌鲁木齐)有个有名的益盛昌大栈房,是全疆酒货集散之地。每当各路酒商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都打开各自的酒笼,进行比试选购。晚间,整个栈房酒香弥漫,盅盏遍布,蓝光一片,然而,从来没有能够胜过古城酒的,特别是“杏林泉”出产的一种甘酒被视为珍罕之物,不可多得。西域一带,人们大多喜欢喝高粱酒,大概是塞外地高天寒的缘故。古城酒香飘丝路,独逞西域,行销远至数千里的大库兰、小库兰、前营、后营等地,特别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喜爱。那时,交通运输不太方便。近处,由二饼车、槽子车(或叫六根棍)运载;远处则由骆驼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驮运。许多商客专事贩酒,发了大财。
 
  看着日夜劳作的父亲,闲暇之余,仍不忘弘扬酒文化,油然而生对父亲产生了一种敬佩。
 
古城酒香绕心头
 
  而今,年已古稀的父亲不愿丢掉古老的酿酒工艺,不辞辛劳为古城奇台经济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常常到周边乡镇为酒作坊当顾问。从开始选粮—踩曲—蒸粮—发酵—蒸馏到最后出酒,把自己的酿酒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徒弟们。酿酒对父亲来说,是多么的快乐、充实。
 
  酒是美妙的东西,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父亲酿酒不厌酒,看着亲朋们饮用“古城酒”是他一大乐事。每逢年关,他总吆喝亲朋好友欢聚,给五个女儿下令备菜。等到人人酒杯里斟满酒,父亲脸上洋溢着红光满面的笑容,说:“这是我们厂酿造的‘古城酒’,已存放十几年了,专门请大家尝一下。”亲朋们一齐勾头,一齐举杯,一齐放在鼻端深深地嗅吸一下,一齐慢慢地抿一小口,一齐咂着舌头慢慢地品味,先后道:好酒!就是好!喝起来着实好!一瓶酒喝得大家欢天喜地。父亲觉得好有面子。但父亲边喝边笑着说:“又少了一瓶老存酒,真心痛啊。”不过父亲到底高兴得很。酒后,居然跳起了新疆民族舞蹈,哼唱起了古韵秦腔。
 
  父亲喝酒,很少有酩酊大醉的时候。他常说:“喝酒要品,品出香味来。”人们常把狂饮烂醉的人称为“酒鬼”,父亲却称之为“酒仙”,试想“鬼”与“仙”虽然都是乌有之物,但终归有别,一是天上,一是地府。
 
  岁月逐渐让人懂得了回忆,回忆那些曾经被忽视的东西。俗话说:做酒先做人,酒品如人品。父亲平和仁慈,他用宽厚博大的胸怀包容儿女,用真诚提携后辈快乐的成长。女儿们对父亲特有的感情缘于那晶莹的“古城酒”,多少年来无论女儿们飘落何处,古城酒的清香总萦绕心头。儿时,女儿们总喜好去酿酒车间玩耍,闻着发酵的酒曲味,看着扬曲的木锨划出的弧线,很惬意。
 
  每当一锅酒酿好,父亲总是专注地用铜制的看杯,将其迅速地滑过酒面,舀一杯酒液观察酒花大小,酒花大证明此杯酒酒度高达75度以上,酒花小证明此酒在45度左右,眯起眼品尝,而这样的功夫绝非朝夕练就,父亲很陶醉。然后,用手指沾几滴送进女儿们的嘴里,很奇怪,或许是酒的清香,我们总是望着父亲咂咂嘴品味,丝毫没有辣嘴的痛苦样。这时,父亲会发出朗朗的笑声:“女儿会喝酒了。”周围的酿酒工人便会围过来打趣:“五朵金花,变成醉金花了。”父亲喃喃自语:“女儿也是酒。” 
 
  兴致之余,父亲便会将自己的验酒论娓娓道来:那时验酒讲点数,即为现在讲度数。用数个酒盅,盛满酒,点火烧试,若三盅酒烧剩之物(即水)聚为一盅者,为三点一,若四盅酒烧剩之物聚为一盅者,为四点一,依此类推,点数越高者,酒质越好。
 
古城美酒出“杏林”
 
  不知何时起,父亲总是饶有兴趣地讲述永远也讲不厌的故事:奇台古城北斗宫有眼古井,它不仅是用作饮水的源泉,而且是酿酒的泉源。“好泉出好酒,好酒就在北斗宫”。北斗宫的这眼泉名曰“杏林泉”,以泉周围杏树成林而得名。每逢初夏,这里粉红一片,景色甚是美丽,其下泉水淙淙,清洌甘甜。时有山西省人赵发旺以此开烧坊一处,由于水质好,烧酒技术高,所烧白酒声誉四起,门庭若市,日进斗金,为当时首坊。自从山西人赵发旺在北斗宫开井取水,这井就成为酿酒的源处——杏林泉,既是名又是井而叫开了,至解放前,奇台县的十二座烧坊都以泉命名。
 
  古城酒的出名,与这里的水质好,有很大关系。当时的“烧坊”大都坐落在奇台北斗宫巷一带,不离“杏林泉”左右。据说,有人化验过,北斗宫的地下水和山西杏花村的水质相仿。古城酒以质纯、清洌、味厚、劲大而著称。据说,有一次酒商路过北草地,有一只骆驼不慎摔倒,打破了酒笼,结果倒出了一大块积冰,这显然是贩运者在酒中掺了水的缘故。然而神奇的是,当商队离去后,一伙蒙族牧民的孩子敲冰吃,不想都醉倒在了路旁,人们惊叹古城酒的厉害。  
 
  儿时的情怀已淡去了,残缺的记忆中也只有点点滴滴的往事。父亲是一个神圣威严的“擎天柱”,不管生活有多苦,却永远都充满了笑声,女儿们也许就是继承了父亲这一点,无论谁都会说女儿们的笑容永远都是那么灿烂。人们说,父亲是一个永不知道疲倦的人,是一个习惯于忙碌生活,并且热爱忙碌生活的人,这是一点不错的。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充满热情,信心百倍,迎着困难前进,绝不因为时间紧张而放慢任何前进的步伐,用他的一言一行感召着女儿们。
 
  在那个经济匮乏的时代,父亲为了女儿们健康成长,想方设法增加家中经济收入,为了贴补家用,喂养了几头猪、鸡,还种植了蔬菜。父亲用酒糟当主料,配草料养殖生畜,用生畜的粪便作肥料种植蔬菜。父亲在外工作的日子里,母亲便和女儿们当起了饲养员、菜农。记得在一个少有的寒冬日子里,因生畜缺食少料,远在外地的父亲心急如焚,可工作又脱不开身。懂事的大女儿(十三岁)便坐上敞蓬的拖拉机到距家十几里外的地方购买饲料,寒风飕飕吹打在她的面颊也全然不顾,只想早点回家。可屋漏偏遭连阴雨,路上拖拉机爆胎了,直到深夜才赶回家,女儿的手脚都冻裂了。父亲得知后只是说:“女儿们就是我的力量。”
 
古城美酒谱文化
 
  长大后,女儿们才真正懂得父亲就是一种温暖。最好的接受方式,就是用心去感受其中的宽厚。这样的一种温暖,永远在你的背后生根发芽,成为枝叶繁茂的大树,为你遮挡住人生路上最初的风雨。有时真想丢弃姑娘的羞涩矜持狂饮一回,感受古城酒的魅力所在,体会父亲对它的挚爱。
 
  远在西安的三女儿无意间浏览到新疆第一窖古城酒业网站——家乡兴建了新疆第一家酒史馆、古城酒业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品酒台、古作坊、木斗、木桶、风车、踩曲模具……那些耳熟能详的器皿,居然一饱眼底。兴奋之余,女儿们相互传递,争先恐后地告诉父亲,可谁知,父亲早已得知古城酒业挖掘出了一古窖池,正准备重新装修建立新疆第一家“酒史馆”的消息,已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明代看杯、解放前使用的酒精计捐献给了古城酒业。父亲慈祥地笑了,他说,在暮年,还能为古城酒业做点贡献,发点余热,是他最大的安慰! 
 
  “古城酒”600年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古城酒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带给女儿们的不是短时间的情感波动,而是长时间的思想共鸣,女儿们才懂得了父亲视酒为女儿,女儿为酒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