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迄今已有30余年,在这30年的时间里,我们其实走过了西方近200年的产业变革之路。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压缩,导致人们以西方的产业逻辑来判断国内产业时,总有脱节之感。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框架里,任何产业的发展轨迹都是有迹可循的。放眼全球,美国和欧洲先后经过五次产业并购的风潮。第一次浪潮发生于19世纪末,其并购以横向同行业为主,形成了围绕主业的产业链规模扩张和企业垄断;第二次发生于20世纪初,以纵向产业协同并购为主,形成了寡头行业竞争;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以混合式收购为主,引领了跨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时代;第四次浪潮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企业开始注重回归主营业务,以杠杆收购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并购频繁上演;最近一次并购浪潮则为21世纪初至今,战略性的驱动趋势开始形成,并购主要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互补,从而达到产业与并购双方的多赢。
摩根、洛克菲勒、通用汽车等是19世纪后半期,北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者,他们的事例带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产业集中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趋势面前,具体厂商的命运是顺昌逆亡;第二,在集中化趋势下,唯大且强者能生存下来;第三,必须超越产品和生意的经营理念,从产业的视野和高度去思考问题。而中国目前的产业状况,正与北美的摩根时代相对应。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内,借鉴西方并购的发展理念,不仅用兼并收购来调整发展战略、扩大市场份额,并且通过并购外资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获取核心技术、发展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联想、吉利、tcl、华为、中兴等都有着这方面的经验。如今,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放开,外资、国资、民资的资本运作日渐成熟,整体产业的并购风潮也此起彼伏。国内如复兴国际、潍柴动力等企业通过资本并购或产业并购,已经形成了腾飞趋势。若以更为辽阔和宏观的视野来看待此次白酒产业的并购风潮,无疑会更加清晰。
上一篇: “定制酒”如何把准消费者的脉? |
下一篇: 行业变局下,如何重构葡萄酒的市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