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单位,直接面对居民消费。从理论上讲,只要是人们消费的产品都可以开发社区市场,其中药品行业早已经捷足先登,多种形式的进社区活动带动了销售。
对于白酒行业来说,面对着调整、转型和提振行业信心的当口,以“价值回归、消费回归”为口号的价格大众化运动(推出腰部产品)早已展开,这个时候,社区化营销似乎就成为一个必然之选。
进社区是以推广为主呢,还是以销售为主?一方面,即便认定社区营销为行业趋势,但对于大多数业界人士来说,仍然面临着模式选择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化营销与其他类型的渠道运作一样,同样存在着营销费用的问题,而这一块儿,以往长期被厂家和商家所忽视。
上述种种问题,造成了酒类企业和所属品牌在社区外徘徊,空喊着社区化的口号而无所作为。
方向问题——
推广为主,还是销售为主?
“目前的社区营销主要是以推广为主,未来则会演化成兼有推广和销售的双重作用。” 泸州老窖天地飘香酒业西北办负责人陈亮表示,在南方很多市场,社区化营销行为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在北方市场,这种运作方式还不常见。
“之前我们也有过社区化推广的案例。”陈亮表示,“比如路演、品尝体验活动等等,但是效果不明显。”
陈亮表示,目前社区化程度发展不一,城市区划不明显。对于厂家和运营商来说,当下做得最多的活动,大多以体验式营销与社区化推广为主,真正走销量的成分很少。
造成目前重推广、轻销量的原因,并不在于企业不重视销量,恰恰相反,对很多经销商和品牌运营公司而言,销量是最为重要的业绩指标。
在陈亮看来,目前社区内直接销售尚欠缺条件。很多企业进入社区做营销的时机,要么是类似于“年货节”之类的活动,要么是偶尔的铺摊子、竖展架,这并不能形成持续化的销售条件。
许多业界人士也都认为,社区以居住环境为主,相应对于进入社区的商业活动会有所限制——即便社区化营销搞得最早、成效最高的医药行业,也是往往打着便民服务的招牌变相进入,以实现商业目的。这种情况下,白酒要实现在社区的持续动销,其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很多产品的定位与社区消费群体的匹配度也是个问题。
“如果把高端产品放到社区里面推广,消费者会存在误读,认为这个产品不够高端,价值小;但是如果把现有的中低端产品放在这儿,其价格又不够亲民。”陈亮认为,过去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价值与产品相脱离的状况也限制了其发展终端推广的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商家进社区的目的自然转向以推广为主,在有限的条件下,进入社区,占据一定展位,竖起X展架,摆放一定数量的产品,发放彩单,似乎就成为大多数企业通行的做法。
尽管酒类产品进入社区在当下并不能产生多大的销量,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仍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阵地。
“白酒进社区是做品牌推广,还是做销售,抑或是品牌与销售都要,在推广之前必须明确,因为目标不同,所配套的方案及投入是完全不同的。” 绍兴女儿红酒业总经理吴善鹏认为,企业在当下仍要有的放矢。
但吴善鹏同时坦承,即便自身公司目前针对核心市场全面推广社区活动,但是就短期内的投入与回报而言,并不能成正比。
“我们光配备一台路演车就耗资50万元以上,配套费用更加巨大,年费用不低于100万元!所以,品牌进社区如果只是打酱油的话,那就奉劝一句,就没必要劳民伤财了!”在他看来,巨大的投入换来了品牌的美誉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仍是追求推广影响力的范例。
操作手法——
如何进入,怎样持续下去?
对于想要进入社区做营销的酒类品牌来说,这“最后一公里”并不容易。公开摆摊售卖,难免会有扰民之嫌,会遭到业主的投诉、物业的拒绝。
重庆金耕酒业营销副总助理赵杉认为,酒类产品进入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的售卖或者推广效果都不会很明显,根据他的经验,这种进社区活动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是前期的调研,预推广的品类与预推广的社区定位要相互吻合,这就需要运作方出动营销人员,对于目标区域进行细致的调研,了解有哪些社区适合做推广营销活动,而这些决定都基于社区规模、人口、配套设施、中心广场大小等一系列指标。
其次是拟定推广计划,准备相关物品物料,因为目前的社区化营销,仍以不定期的推广活动为主体,不比其他类型的传统渠道。所以,推广活动的程序、内容,所需要的彩单、展架、产品等等,都需要预先做计划。
“在具体的模式上,可以有多种形式。”赵杉说,其中之一是文化进社区活动——很多地方的文化局每年都有文艺进社区的活动计划,他们缺少的就是赞助,结合文化局的活动安排,用品牌赞助冠名的方式开展文化进社区的活动,可以设置一些与产品相关的互动环节。这样就可以将产品有效打进社区,并取得不错的品牌宣传效果。
“每个社区基本都有便利店,结合便利店在社区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我们当时基本以婚庆、满月、乔迁、谢师宴、寿宴等为主要推广目的。”赵杉说,有效利用社区平台做推广也是重要形式,社区平台不止有便利店,一般大型社区都会有的中心广场也是可以利用的平台。
“在社区中心广场设立产品推广、服务点,做堆头、做品尝、赠小礼品,其中我赠送的小礼品最多的是印有我们产品的购物袋和小扇子。”赵杉说道。
但不管哪种形式的进社区推广,在目前仍多以不定期的方式出现。对于企业来说,品牌进社区的持续化是个问题。
“目前来看,单一利用社区便利店不能解决持续化的问题。”天地飘香酒业陈亮认为,这需要社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社区配套的进一步完善,之后酒类企业才能利用提升了的资源来做长期化的营销推广。
女儿红酒业吴善鹏则认为,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企业和品牌进社区的活动无法表现出持续性,但对于企业来说,仍需为此做长期的准备与努力。
“社区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社区活动做成品牌的流动专卖店,既有宣传效果又有销售结果,更是与消费者互动的窗口和平台。”吴善鹏说,社区活动不是天天在上演,但就背后的努力而言,它必须是持续性的,让社区消费者拥有长期的印象。
“社区活动决不仅仅是要做到连续性,更要做到长期性、广泛性、专业性!”吴善鹏这样定义说。
前提基础——
哪方操作,谁管费用?
推广主体和推广费用的问题被认为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限制性因素。这也成为厂家和运营商在进入社区活动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除了操作模式的问题外,谁来执行操作,是厂家还是商家?产生的费用如何把控?”在记者采访中,诸多经销商都提到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执行主体和费用问题是紧密相连的,若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产品进社区的活动都是空谈。
“厂家来做,还是经销商来做?不管是谁来做,都涉及到费用的问题。” 陈亮也认为,这两个问题更为复杂,涉及到厂商关系、经营主体等较大的层面。
尽管直达终端,做社区化营销和推广被认为是快消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被业界人士认为是节省中间环节、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来看,做社区化的推广同其他渠道的推广一样,仍然需要营销费用预算。
在目前的市场上,大多数厂家还是采用层层代理制,对他们而言,面向基层和终端的推广,更多的是需要经销商来做。但是对经销商而言,若在传统渠道之外,多做一些推广活动,意味着会增加营销成本,而这计划之外的费用,未必会得到厂家的支持。
陕西金牌西凤酒运营公司负责人郭小龙在采访中表示,目前终端市场更多是由代理商在负责,而公司方面会给予一定程度的配合与支持。
有经销商表示,以往各种推广活动,例如品鉴会、商超节庆推广等,大多为厂商合作进行,或由商家来负责运作,厂家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例如资金或者产品上的支持。但是,目前在社区化营销方面,对于厂商双方而言都是较为崭新的领域,厂家往往并无多余预算支持。
“如果我们直接来运作,所产生的费用自己承担,而推广又没有产生多大的销量的话,那就没办法长期搞。”一位经销商表示,商家的想法以利润为先,培育品牌方面更多会看作是厂家的责任,因此,他们经销商阶层大多不会主动为某一品牌做社区化推广。
“未来理想的状态是,双方共同推进,厂家按照对待传统渠道的方式来进行支持。”陈亮认为,推广主体与营销费用的问题应该一并解决,才能扫清品牌进入社区的障碍。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随着社区化进程的加快,渠道的逐步下沉,厂商双方都清楚意识到社区化营销的重要性。
“社区化营销的呼声就像狼来了一样,只听见声音,很少见到实质性动作。”陈亮认为,随着南方等地社区化营销模式的成型,势必会影响到北方更多的市场。
诸多业界人士也认为,随着上述各种限制性因素被逐步破除,社区化营销会成为未来产品推广、销售的主要模式,而社区终端销售平台的演进——例如,除便利店之外,更多可资利用的社区销售平台的出现,会进一步推动社区化营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