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字康成,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三年戊辰(公元128年),高密郑公村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大学问家、经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在天文、地理、数学、语言、文字、名物、考古、农学、酒学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建树。
景芝古属东夷,研究证明,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的酿酒业就已经形成规模;景芝于1957年出土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酿酒器及饮酒器——高柄黑陶酒杯,证明此地酿酒业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将东夷人的杰出代表人物大舜尊为“中华酒祖”;东夷酿酒业是中国酿酒业源头之一的论点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赞同和肯定。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产生了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并形成了齐鲁文化。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三国鼎立,又产生了一批文化名人。郑玄创立的“郑学”既统一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的今文古文之争,又对群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释,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郑玄注释的《三礼》,涵盖了天文地理、风俗礼仪、制度法律、自然生物、医药疾病、科学迷信等方面,在本文中,我们仅从“酒”的角度看他对“酒学”的特殊贡献。
中华酿酒科学史上
最早的权威
郑玄的《三礼》中,记载着关于酿酒技术最早的系统论述。
《周礼·天官·冢宰》:“酒政,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酉也。”以上文字,一是记录了当时的酒政,二是记录了酒的生产技术过程及技术管理情节。
古代的大学问家很多都对酒有兴趣、有研究,郑玄也不例外,他的故乡——景芝就是酒乡。
今之学者对他的注有不同的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证明了郑玄所注的事实的重要性。若没有他的注我们理解五齐实在困难,这是郑玄对酿酒科技史的重大贡献。
《三礼》之中涉及酒的酿造技术和应用于各种礼仪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记载充分表明了郑玄确是我们了解古代酿酒技术的导师,是酿酒科技的权威。
中华酒文化史上
集大成的先驱
《三礼》中与酒有关的章节字句还有很多,酒之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礼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无酒无礼仪,《礼记·乡饮酒义》篇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和充分的表达。
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言而喻,《三礼》对中国人礼俗的影响同样也很大。
乡饮酒礼贯彻实行的情况如何?我们查了安丘县自万历十七年始修至清末的几部县志,明洪武五年(1372年)“诏行乡饮酒礼”。《高密县志》也有同样记载,但明朝没有一次“遵旨行礼如仪”的记录。
清代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安丘的乡饮酒礼在康熙朝自22年至59年间共举行了十次,每三、四年一次。以后清代的统治进入末期,乡饮酒礼在安丘从此成绝响。也就是说有了乡饮酒礼规定之后的两千多年,明清两代540多年安丘只办过16次,这大致也反映了全国的情况。
明代以前我们估计没办过,因为《三礼》是周礼,周朝是封建制,诸侯国有的很小,国和乡的联系紧密,乡饮酒礼可能起“安国”的作用。
秦以后改郡县制,礼崩乐坏,后世袭秦制的又多。朱元璋是一个重视法制的人,由他下诏行乡饮酒礼可能是他的复古创举。
由以上事实可见《礼记》等经典里的规定只是一种理论或理想状态,实际执行视情况而定。
其实人类社会就是在理想与现实、进步与反动、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战争与和平、太平盛世与天灾人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立统一中发展过来的,所有的事物都在与时俱进。
现代的酒场上至国宴,下至民间红白喜事、节日庆典、亲朋往来 、宴会小酌,都有许多礼仪,且带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其中很多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都是以儒家文化为渊源,以《三礼》为依归。
郑玄既为儒圣,当然是以酒礼仪为中心的酒文化最早的集大成者。
中华酒史上
倡导酒德的楷模
郑玄不仅在学问上有巨大贡献,自己的道德品质也受到了古今学人和老百姓的称颂。
他淡泊名利、甘于清贫、遍注群经、教书育人,以至于“著书满家,从学盈万”。他胸怀博大,知恩图报,把自己未写完的《左氏春秋》注文无私地送给服虔,虽不署名,确也有一份功劳。
郑玄有较大的酒量,后汉书郑玄传说他“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李白的诗“会须一饮三百杯”“惟有饮者留其名”说的就是郑玄。
可见酒后失态的人是自己的修养问题,与酒本身无关。现在有一些专家提倡文明饮酒、科学饮酒,其实,古之圣贤早已做出了榜样,我们的乡亲郑玄就是榜样之一。
中华历史上
践行酒学的第一人
从以上关于郑玄与酒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儒家经典《三礼》中酒与礼各方面的密切联系。酒是文明的产物,与文明同步发展,酒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像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酒也在正负两面的评论中发展。
时至今日,酒和酒文化已今非昔比,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是无可比拟的。酿酒业为国家提供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酿酒科学对人类文明有伟大贡献,开现代生物工程学的先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华党明先生表示,中国的酒曲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黄酒、白酒的传统生产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酒的学问已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有卓见的学者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等结合起来,提出了“酒学”的概念。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萧家成先生从民族学的研究出发,广征博引写成的《升华的魅力——中华民族酒文化》就是学术性很强的酒文化专著,书的序言二是著名民族史学家罗致平先生所写,题目就叫《关于酒学的思考》。
他说:“关于酒的研究,由于它对象具体明确,内容既广泛又专门,方法既有特点又多种多样,再加上酒在人们的社会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完全可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我相信,如果我们真的创立一门酒学,必将大大促进对酒的全面深入研究。在社会日益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对酒的广泛深入研究,必定会美化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赞成“酒学”的提法,酒学实际上已经形成了。
本文所提及的是笔者在酿酒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阅读郑玄研究文章,又追根求源地查阅原著才悟到的,是从郑玄和多学科的专家们那里学而思之的结果,相信酒学必将随着酿酒业的发展而发展。
中华文明的先哲们在他们的经典著作里已经开拓了酒学的坦途,本文虽仅涉及《周礼》和《礼记》的部分内容,但已经充分证明郑玄既是儒家宗师,也是酒学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