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是在大约两年前的一个酒局上,当时我的朋友向我介绍了这个货币:它是由一个叫中本聪的日本人或者德国人发明的一种电子货币,你只要下载一个软件“挖矿”,它就会被分配到你的钱包里,但全世界每天分配多少个却是固定的。而且,比特币的产生速度会越来越慢,直到2140年,比特币的数理将达到2100万个,到时候,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
在今天我们也会回忆起当时那顿饭,但我们的记忆出现了偏差:我认为我让他帮我买200个比特币而他忘之脑后,我朋友则坚称我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总之我一个比特币都没有,而他拥有接近100个,一个月前比特币价格最高冲上了人民币7000元,两个人在“雕爷牛腩”美美的吃一顿,只要0.1个比特币就够了。
除了雕爷牛腩,宣布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机构也迅速增加,这令比特币的拥趸开始想象比特币的未来究竟如何?比如我的朋友就越来越坚信,比特币在未来终将代替黄金,成为一种大行于世的货币。
比特币会打败美元吗
货币是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功能的“一般等价物”。在人类历史上,贝壳,羽毛,铁块,伏特加都曾经起到货币的作用。如果仅仅从这个定义上来看,比特币是货币已经是一个事实,它不仅可以作为价值尺度,而且正在四处流通,不少人用它来支付或贮藏。
从货币理论看,比特币与黄金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将货币功能交给一种便于储藏、携带、交换、分割的“稀有物品”,目前看来,比特币发明者的货币理论,应该也是倾向于金本位的。在比特币的支持当中,金本位思想也非常流行,还有人提出,比特币就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金本位货币。
所谓金本位,就是将黄金作为货币,或者以黄金作为货币的完全准备——有多少黄金,相对应的就发行多少货币。
金本位之所以在今天仍然被人推崇推崇,是因为它相对于美元人民币等政府发行的信用货币而言,几乎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随意的印刷货币,增加货币的数量,但政府无法随便增加黄金储备,一旦用黄金作为100%的货币准备,那么类似于中国的四万亿刺激政策,美国的“量化宽松”也就根本不会发生。那么我们手上的钱也就不会因为政府开动印钞机而贬值。
不过,尽管有人将比特币称为电子黄金,但它与黄金也有很明显的不同之处:比特币总量有限。2140年之后,比特币的总数将达到2100万个,然后它将不再增长。
人们常常以为金本位也是一种总量有限的货币体系,因为地球上的黄金储量是不变的,只要炼金术没有被发明,黄金的总量就不会增加。
但金本位理论的基础,却是认为黄金的总量恰恰是变化的。金本位认为黄金总量的变化取决于黄金价值的变化:当每一盎司黄金的价格低于开采新的黄金的成本的时候,开采黄金就成为不划算的事情,流通中的黄金总量就不再增加;而如果金价暴涨,一盎司黄金的价格高于开采黄金的成本,那么就会有新的黄金被开采出来,直到金价回归到原来的价格为止。
而比特币的价格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引起它的数量变化,到2140年之后,无论比特币变得如何昂贵,都不会有新的比特币被制造出来。即使在到达这个节点之前,由于比特币的独特算法,它的数量增长也将变得及其缓慢。再加上存量也越来越大,很明显比特币增长率的函数曲线时间上越往前越陡峭,越往后越平缓,在2140年变成零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曲线都会变得极其平缓,非常接近于零,换句话说,在2140年之前的很久,比特币的总量就基本等于不增长了。
一个总量有限、永远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货币,不是很好的选择吗?
然而比特币致命的问题,就是它无法适应“通货膨胀”。
任何社会长期来看,都处于通货膨胀的过程当中,50年前3000美元是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一年的开销,今天它只够花一个月。中国更不用说了,100元是20年前一个家庭的月收入,今天它甚至不够一家人在外面吃一顿饭。
我们不讨论缓慢的通胀究竟是好是坏,(这是一个太过于复杂的问题,虽然很多经济学家都对通胀深恶痛绝,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缓慢的通胀恰恰是信用货币成功的原因)我们仅仅讨论通胀对比特币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政府并不会主动放弃发行信用货币。在这个期间之内,如果比特币得到普遍的承认,那么它会成为信用货币的辅币——虽然持币者更乐意持有比特币这样一种永不贬值的货币,但由于政府的强制力,他也无法拒绝接受信用货币,当然他手上持有的信用货币也因此能用出去。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的价值相对社会财富一直在增值,因为财富在增长而比特币不增长;而比特币相对主币的增值则更加厉害,因为主币通货膨胀,相对财富它本身就在贬值。那么这种情况下谁愿意使用比特币呢?我用比特币买50斤大米,由于财富增长而比特币数量不增长,我花出去的比特币明年能购买51斤;而如果我用信用货币买大米,由于信用货币会贬值,同样多的信用货币明年只能购买大米49斤。那么,我当然会把比特币留在兜里,把不保值的信用货币花出去。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在不能拒绝劣币的情况下,人们会把能增值的好货币藏起来,优先使用劣币,最终使得好货币反而退出流通领域。
那么把比特币用来借贷或投资如何呢?
首先,仅仅出于保值需要,没有利息或者很低利息的借贷就不会使用比特币:我把买一吨大米的钱借给你,约定两年以后你仍然还给我一吨大米的钱。假设这笔钱是一万元人民币或10个比特币,由于人民币一直在缓慢的通胀,两年以后买同样多大米可能需要人民币1.1万,而比特币却相对大米在升值,只要9.5个比特币。也就是说,在我不收取利息的情况下,我借给你10个比特币,最后只拿回9.5个,那我为什么要把比特币借给你,留在手里不是可以减少损失吗。
利息产生于人们的“不耐”,在现在得到100元和明年得到100元之间,人们都会选择前者,而借别人的现金明年偿还,就是把别人现在的钱变成明年的钱,借钱的人必须支付额外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利息。此外,借钱给人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的价格也会加到利息里。
然而,由于比特币自己在增值,所以借比特币比以同样的利率借信用货币,实际支付的利率要高。借比特币这种行为,只有在利息高于比特币对社会财富的增值水平下情况才会发生。而信用货币实际上会有大量的零利率或者负利率借贷,因为它一直在缓慢通胀,很多借贷行为只是为了保值或者贬值不那么厉害,最典型的例子比如买国债。
尽管比特币可以无限细分,但这也仍然只能解决通货不足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一通货紧缩的问题。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未来,也和比特币的今天差不多,人们会储存它,待价而沽,但并不会把它像美元人民币一样作为货币流通。
不过,虽然比特币并不可能“真正”成为货币,它与央行某专家批评的,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仍然非常不同。只要央行制造通货膨胀的职能没有消失,只要非国家化的货币时代还未到来,比特币就拥有永恒的魅力,一代又一代痛恨通胀的投资者会投入它的怀抱。
最后说说我的朋友,现在他卖掉了手上绝大部分的比特币,套现40多万元。尽管没能在行情的顶峰卖出,但大约5000块的成本换来40多万,任何人都应该感到满意了。他还留下了几个比特币,因为,万一价格再涨十倍呢?
上一篇: 阿里的国防不会拿给腾讯卡脖子 |
下一篇: 80后董事长抵押个人房屋贷款发农民工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