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华为发布了2014年行业趋势展望,题为《用趋势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我欣喜地看到,华为消化,吸收,并扩展了我2013年12月5日福布斯专栏文章《传统企业,互联网革命正在踢门!》里的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商业逻辑。
简单比较一下:
摘自刘润2013年12月5日《传统产业,互联网革命正在踢门》: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12/0029903.shtml
“回到商业的本质:有人提供产品或服务,有人使用。因此,简单来说,商业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环节: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先说传递价值。传递价值可以解构为今天广受认同的三个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互联网首先攻占的,就是通过自身的效率,缩短或者重构“传递价值”的商业价值链 ... 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本质上大部分是传递价值,而以往这些渠道分走的利润,在今天的效率来说,是过高了。当传递价值被重构之后,互联网将真正地进军传统产业,重构商业的源头:创造价值端。”
摘自华为2013年12月30日《用趋势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
http://www.c114.net/news/126/a814524.html
“商业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两大环节。在价值传递环节,主要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则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并改造了价值传递环节,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减少甚至消灭了中间环节,重构了商业链条。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渗透。”
当华为的公关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不用担心,我不是来收版权费的。我非常高兴,华为这样大型的民族企业,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化”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这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同样令人尊敬的,还有海尔。也是同样看完我的文章后,海尔集团战略部邀请我去了一趟青岛,在集团董事局大楼里,与集团领导,作了整整一天的闭门交流。我分享了非常多如何从传统企业角度看待互联网的方法,而不是如何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看待传统企业。同时,我也在海尔看到了张瑞敏先生对“互联网化”的巨大的决心。更多内容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分享。
华为、海尔,都非常令人尊敬。他们“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一路向前。下面的问题,不是分析过去的一百步,不是展望未来的一万步,而是走好当前一步。
当前一步,从传递价值,到创造价值的一步,该如何走?“互联网化”用“Internet-”的方式,消灭、或者极大缩短了“传递价值”的方式: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现在开始用“Internet+”的方式,使能、或者极大丰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用户前所未有的真正参与,让企业终于可以创造前所未有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我把这个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从“假想用户”的需求出发
任何一个时代,生产者都会明白,产品是用来满足需求的。但问题是,生产者无法接触到真正的用户。所以,他们通常只能揣测用户的需求,或者通过了解周围的小部分用户,假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2、从“泛指用户”的需求出发
电话、电视、广播、短信等手段的普及,让准确的用户需求调查成为可能。很多公司在生产之前都懂得要先对市场做调研,了解用户需求。但是,调查的用户未必就是将来的购买用户。调查公司用一套数学方法,推断泛指的用户需求是什么,作为生产的依据。生产者、服务者已经离用户,或者说“泛指用户”接近了。
3、从“个体用户”的需求出发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生产者和服务者接触每一个直接的最终的消费者变为了可能。你了解的这个个体用户的需求,就是将来要购买的真实需求。你不需要通过对他的需求判断,推及别人。你就生产一个他想要的东西就好了。每个人想要的都不一样,或大或小,满足“个体用户”需求,是未来的大方向。
现在,“颠覆”传统企业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里纷繁复杂的全新的话语体系。话语先进,不代表真的先进。让我们返璞归真,回到本源。商业的本质,我认为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最终满足“个体用户”的需求,就是这一轮“互联网化”的终极目标。其手段,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来达成。
我很赞同《创新者的窘境》里说的“大公司死亡框架”,也很赞同任正非先生说的“大公司不必要死亡”。互联网不是红小兵手里的毛主席语录。互联网是电、是石油,是产业变革的基础物资。问题是,你看明白了吗,抓住了吗,改变了吗?我会通过自己帮助传统企业的实践,通过专栏文章,和我的新书《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暂定名)》来继续分享“改变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的步骤。欢迎大家关注。刘润
上一篇: 中兴手机为何变阵 |
下一篇: 世界贸易秩序与我们的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