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洛阳经济增速大幅下滑,预计全年增速不到7%,这比年初预计的11%增速目标相差小一半。这个速度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洛阳是千年古都与老工业城市,一度有着千年帝都与共
和国长子的优越感。中国有纪元的历史4200年,洛阳作为首都的时间就有1500年,这是其他城市没法比的。宋朝以后政治中心东移南下北迁,随着政治中心迁移,洛阳的地位开始变化。
在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做大,老工业转型遇挫,以及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的背景下,这座古都的现代化发展显得步履维艰。
从繁华盛世的古代都城到陪都,再到普通的地级市,洛阳的变化非常微妙。这种变化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洛阳经济被迫减速
2012年,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做的《洛阳蓝皮书》预测,2013年洛阳经济增速在7%~9%之间,这与现实非常接近。
在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萧毅教授看来,洛阳GDP增速放缓与国家、省里不再唯GDP论的趋势有关,但国家是主动调整,洛阳一定程度是“无奈之举,是被迫的”。
这个统计结果出来后,还是引发了一些议论—洛阳经济怎么了,问题出在哪?
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之前预测,洛阳2013年的GDP增速是6%~8%,当时洛阳市的目标增速是11%,后来在一些人的建议下,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将预测目标修改为7%~9%。
萧毅曾是起草洛阳“十二五”规划的专家组组长,也编制了《洛阳蓝皮书》,对洛阳的发展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萧毅分析,洛阳依靠的是五大主导产业,石化、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硅光伏、电力,发展后劲都相对乏力。
现在洛阳石化年产能800万吨,洛阳计划将产能扩展到1800万吨,目前,这个项目中石化总公司已经批复,但国家有关部委还没最终批复,因此,这个项目真正产生更大的效益大概还得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
洛阳的装备制造业历史上在全国都很有名,上世纪90年代前期洛阳的大企业很红火。1994年中国第一次排工业五百强,当时洛阳的大厂基本都在五百强里。洛阳一拖销售收入49亿元,排70多名,洛阳玻璃厂以19亿元排名200多位。“一五”期间,全国156项大工业项目6个在洛阳,而其他一个省还拿不到3个;“二五”期间国家又给了3个大项目,“四五”期间,全国4个手表厂洛阳就占一个。
1990年代河南省60%的经济是洛阳贡献的,GDP增速洛阳比郑州还高,人均收入洛阳是六类地区,郑州是五类地区。
但改革开放后,这些明星企业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洛阳一拖现在年收入150亿元,而洛阳玻璃现在连10亿都达不到。
此外,洛阳银行贷存比太低,国内银行存贷率一般是0.75,洛阳银行的存贷率只有0.5,表面上看,洛阳银行业的存款多,但实际上都没有留在洛阳,而是拿去别的地方了。洛阳人背着负利率,没有给当地经济服务。
萧毅分析,这说明洛阳众多企业的经济效益太低,吸引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在做洛阳“十二五”规划时先对洛阳的经济运行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当时突出的问题是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其原
因是前些年太注重投资,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论证不足,而且当时很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比重较大,导致投资收益相对较低。
定“十二五”指标时,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增加了投资产出率—不看投资只看产出,2009年洛阳的投资产出率是0.057,2013年是0.077。
在萧毅看来,造成投资率较低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比如大量资本投入到公共项目上,经济效益不够好。
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但洛阳还必须面对另外一个现实—洛阳的重工业占比一度达到86%,轻工业占比仅仅14%,且14%的轻工业中生产终端消费品的很少,所以洛阳自己的产品除了机械设备外大部分都是中间产品。
其实,洛阳还是有发展轻工业的机遇的。
“一五”到“六五”期间,国家和河南省都对轻工业的发展很重视,有意向洛阳安排轻工业,洛阳自己也努力发展轻工业,洛阳曾经有一些轻工业基础,如皮鞋厂、糖果厂、棉纺织厂等。遗憾的是,21世纪初清理国有小企业时,洛阳的轻工业基本都被清理出去,国有、集体的企业,很多连名号都没了,保留下来的都是重工业。这某种程度上导致洛阳的重工业越来越重,轻工业越来越轻。
洛阳一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洛阳“十五”规划的“1648”工程实际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规划,但这个规划只侧重工业结构调整中的产品结构调整,没有注重行业结构调整,更没有企业结构调整;且产品结构调整只是针对国有企业,集体的一个也没有。
“这种结构调整不是深层次的,而是表皮的产品结构调整,浅尝辄止”。萧毅评论。
这的确推动了洛阳“十五”末期到“十一五”的经济结构调整,但到“十一五”末期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十二五”更为严重。洛阳重工业的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是31.8%,2012年变成22.6%,7年时间工业增加值率降低了9.2%。
从另外的角度看,洛阳很多企业本来都是市属的,当时洛阳有重工局的时候,这些大厂都属于重工局管,比如洛阳一拖、洛阳玻璃厂、洛阳轴承厂等。后来,众多资产规模大、效益还比较好的国有大厂逐步被收归央企。
尽管中央要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企业管理层与董事会不要过多交叉,但萧毅研究发现,洛阳十二大部属企业交叉率达72%,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非常滞后。
萧毅由此认为,洛阳的企业首先要从组织结构上改革,从企业内部解决。并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萧毅看来,洛阳应该定位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集中资源在这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上一篇: 学员听信胡万林养生法死亡 胡等4人涉非法行医被诉 |
下一篇: 洛阳丝绸之路申遗再添力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