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看产能过剩的全球应对之道

2014/2/13 9:26:43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36
分享到: 更多

 白酒行业正面临愈发严峻的产能过剩形势,2014年或将迎来产能的集中释放。

 
     放眼全国,当前,伴随着一段时期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以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重工业行业,以平板玻璃、服装等轻工行业,乃至新兴的部分产业,都随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矛盾。
 
     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而纵览全球工业企业发展的历程,产能过剩这颗危险的种子已经在繁荣的时候埋下,这是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不管是综合利用科技和产业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还是通过资本的海外输出,转移过剩产能,抑或是扩大出口、启动内需,化解过剩产能。虽然行业属性不同,但是从世界各国对于产能过剩的应对策略上,我们可以洞察出白酒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可供参考的发展方向。
 
国际化之路,
化解产能过剩
 
     作为经济强国,美国和日本都曾遭遇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多个行业相继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化解因国内需求日渐疲软所带来的矛盾,日本开始确立起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数据显示,此后,日本通过大量出口产品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对外依存度从过去的10%一举提升到40%,这在极大程度上消化了过剩的产能。
 
     而在我国,为积极有效地化解钢铁等多个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它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2013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行业企业要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巩固扩大国际市场。
 
     这一《意见》对白酒行业同样适用。在探索走出去的国际化方面,白酒行业已经试水多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不过,相比于白兰地、伏特加等蒸馏酒,中国白酒还处于国际化道路的起步阶段。公开的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白酒行业全年完成出口交易额34.79亿元,而同期白酒行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265.42亿元,出口值占白酒总产值不足1%。
 
     不仅如此,相比于白兰地、威士忌等酒种在国内蒸馏酒市场10%的比例,以及葡萄酒在国内市场35%的比例,中国白酒出口贸易额目前仅仅约占全球国际酒贸易额的千分之一左右。
 
     毫无疑问,摆在中国白酒行业面前的,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国际化征程。同样,也是一片尚未真正开发的“处女地”。
 
     可喜的是,“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项目日前已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江南大学教授徐岩告诉记者:“对于白酒行业而言,没有国际化的话语体系,国际化很难实现,这一项目正是为了构建白酒国际化的话语体系。”在徐岩看来,首先要让别人知道你生产的是什么样的东西,自己能够说清楚这是什么,而且一定要用科学化而不是经验化的语言让人家感觉到这个过程。
 
     这正是多年来白酒难以为国外消费者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项目的顺利完成,让白酒行业得以建立起亲近消费者的白酒价值体系、感官评价体系。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助推白酒的国际化。
 
新一轮消费革命,
消化过剩产能
 
     在鼓励出口、走出去的同时,着力于通过拉动内需来消化过剩产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共同选择。同样是在日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发生经济危机,主要行业均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在确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同时,日本通过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社保体系等政策措施,启动内需,消化过剩产能。据了解,这一计划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资料显示,整个60年代,日本GDP平均增速超过10%,以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提高为基础的消费革命,不仅有效化解了过去因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危机,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12月,我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的关键词是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并列出了一年中的六大工作任务,调整产业结构和化解产能过剩位居其中。而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意见》同时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通过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需要,要着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据了解,“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将消费置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首位,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随着国家对拉动内需,鼓励消费以及助推行业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新一轮的消费革命已经悄然而至。
 
     对于白酒行业,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扩大内需,进而推进白酒的持续消费升级。远景(中国)咨询研究认为,白酒作为非必需消费品,与消费对象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有较大关系,消费群体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可以带动白酒消费的增长。同时,消费升级将带动中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未来中低端人群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白酒消费量增加以及消费档次提高非常有利。 
 
     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和革命中,如何抓住消费需求,解决多年来的产能过剩问题至关重要。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未来对于白酒而言将是大众消费的“民酒时代”,民酒产品将出现放量式增长,白酒行业企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将过剩产能有效转化为产品销售。  
 
     对于细分市场的研究,创办自己运动品牌的李宁的观点值得酒业借鉴。李宁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是说所有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了。现在运动服已经出现细分,根据不同运动,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有不同产品的功能需求,有的需要功能性,有的需要文化性,有的需要实用性,其实这些细分的需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
 
     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不可忽视的是对于市场的定位。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郑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国外有关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坚持“市场调节机制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原则。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调控政策,但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参与制定解决产能过剩政策措施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从主观上看,当时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过多依靠控制和限制审批,总以为控制和限制审批就能够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几年过去了,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据悉,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将讨论和细化市场化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体系,如实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施差别化的价格政策、严格信贷政策以及明确相关行业标准等。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下一步国家调控的重点。工信部提出了“四个一批”的办法,即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为用好市场的手,河北省于2013年出台了《河北省白酒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十二五”末,河北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的白酒企业达到3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新增全国白酒行业百强企业2家。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河北省将集中对全省范围内白酒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清理整顿,逐步压减和淘汰非酿造白酒生产能力,逐步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商标知名度低、技术设备落后、管理运营不规范的企业;另一方面,河北省还鼓励相关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特色品牌企业通过合并、股权和资产收购等形式,兼并中小白酒生产企业,河北省白酒企业还可以与发达省份白酒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转移,中小白酒企业也可通过易地搬迁等形式实现与外省白酒企业对接。
 
     业内人士认为,河北省的措施值得其它省市借鉴。化解白酒产能过剩,最根本的是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要交给市场和企业。相关研究也表明,全球的许多产业都遇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如何更好地了解市场导向和消费需求,成为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