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白酒大产区意识觉醒 巨头驱动大产区引擎

2014/2/21 10:37:11    来源:    作者:    点击数:438
分享到: 更多

  中国从来都不缺好酒,无论是文化韵味厚重的白酒,还是历史悠久的黄酒,亦或者是发展迅速的红酒,都有深受消费者拥护的品牌和产品。但是,作为东方酿酒系里最重要的国度、拥有几千年酿酒史、在世界酿酒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中国,却一直没有一个能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区。特别是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白酒,作为远东酿酒特色项目,其产品的消费者超过1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但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同西方的波尔多比肩的产区。这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大缺失,也是中国白酒产业品牌建设体系环节体系中的一大缺失。

  好在这样的缺憾在2012年得到了弥补。

  巨头驱动大产区引擎

  一个产区的提出与形成,离不开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2008年8月,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刘奇葆首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白酒金三角”,建设中国白酒“波尔多”。

  时隔一年后的2009年8月,刘奇葆首次完整阐述“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内涵与目标。他指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是挖掘川酒文化资源,扩大川酒影响力,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根本之举,是做大做强川南经济区、打造四川新的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务实之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新路的长远之策。这是四川首次阐述“中国白酒金三角”,也是国家省级党政部门首次将白酒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纳入发展规划。

  2010年8月16日,也是上海世博会“四川活动周”首日,由四川省政府主办、省质监局省经信委承办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造区生态科学论坛”在上海喜来登由由酒店举行。时任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少雄出席并作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背景和核心价值》的主题报告。这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工程内容首次向全世界发布。

  2012年5月30日,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研究院在成都同时成立。协会被定义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省政府参事王国春任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会长;而研究院被定义为推进行业产、学、政、研四者有机结合的行业“智库”,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任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这是四川为推进白酒金三角工程而发起成立的专门推进机构。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忙于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同时,金三角另一端的贵州省委省政府也并未闲着,历年来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几乎与四川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同步进行,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和现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和“一看三打造”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并集中全省财力、无力组织实施建设,与四川方面遥相呼应。

  在四川、贵州两省“一把手”的亲自过问下,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白酒产区最终成形。2011年7月28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粟战书书记率团前往四川考察,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便明确提出加强川黔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建议,这为川黔两省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2012年4月20日,川黔两省在贵阳举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和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出席座谈会。会上,刘奇葆提出四点合作建议,栗战书明确表示:“共同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建议,非常具有创意和可操作性,对提升中国白酒区域品牌价值,促进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壮大意义重大,我们愿意与四川一起携手共进,加深合作,通过品牌推广、技术交流、科技创新、联展联销、市场拓展以及共同争取国家建立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内陆保税区、共同申请国家创立核心产业保护区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会上,蒋巨峰和赵克志代表两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贵州正面回应四川提出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邀请,表示愿意加入白酒金三角工程打造。

2012年9月9日,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开幕式上,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就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的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作出回应,首次在媒体面前明确表示愿意同四川省委省政府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并提出了“五个共建”作为合作的基础,“中国白酒金三角”正式形成。从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首次提出“国酒金三角”到2012年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正式宣布融入“中国白酒金三角”,其间经历了4年时间。可见,中国白酒产区化之路虽难,但最终还是成型,充分说明中国白酒走产区化的道路是正确的。

  首个产区的三重意义

  “中国白酒金三角”正式成型,标志着中国中国酿酒板块自然条件最后、品牌数量最多、知名度最高的两个板块将正式合并,势必将影响国内的板块格局,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也将带动其他板块加强产区建设,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区将成为白酒评价重要标准之一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指出,提葡萄酒,言必称“波尔多”;提威士忌,言必称“苏格兰”。波尔多、苏格兰并非是商业品牌,而是著名产区,这充分说明了产区的巨大价值。而从国人购买国外进口葡萄酒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先找国家品牌,再找产区品牌,最后才找商品品牌,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产区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白酒产品的标准无非就是三个:第一是价格标准,贵的便是好的;第二,香型标准,浓香、酱香、清香各取所需;第三,品牌标准,全国性名酒、区域性名酒和非名酒在消费者心中的标准和价值是不同的,这也是消费者选择购买时的标准之一。

  “中国白酒金三角”建成以后,中国白酒板块将拥有第一个真正的产区,而且是酿酒自然条件最好,名酒最集中的核心产区,借鉴消费者购买进口葡萄酒的过程,产区概念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也能成为消费者评价白酒的又以标准,形成“提白酒,必言称‘金三角’”的惯性思维。

  产区品牌势能将进一步增高

  龙腾虎跃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纪家晶在采访中谈到,目前来看川酒6朵金花是这两年白酒金三角战略的最早、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各自在品牌认知、销量增长、区域扩张以及招商开发等方面都得以借势。而以丰谷、高洲、仙潭、习酒、国台等为代表的二、三线品牌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延伸区的品牌,也有机会乘势垫高自己的品牌势能,品牌反哺市场,整个产区内的品牌也将得到发展的良机。

  笔者认为,从“国酒金三角”到“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演变过程,实质上是产区拓宽带长与带宽的过程。这个产区由最早提出来的“宜宾—泸州—仁怀”向川滇黔三省推进的过程,即核心区(位于北纬27度50分—29度16分、东经103度36分—20分之间的长江段、岷江的宜宾段以及赤水河流域)——延伸区(包括岷江段的川西成都、沱江流域的德阳、涪江流域的绵阳、遂宁以及赤水河上游地区)——协作区(除上述地区的川滇黔其他地区)。这个区域内的企业,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建成以后,必将得到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持,基酒产能+品牌势能+企业影响力无疑会得到空前提升。加上川酒和黔酒板块在全国本身地位就很高,颇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产区建设无疑是如虎添翼。届时,作为中国首个白酒大产区的川黔板块的品牌势能无疑将得到再次提升。       白酒拉动区域经济将改变社会对白酒的评价

  从法国波尔多和应该苏格兰等已建成并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产区来看,产区建设应该是一套系统工程,应该有原产地控制和原产地分级制度以及产品领军企业和领军品牌建设等多项内容组成,国家和地方也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各项行为。而目前,国内的白酒产业除部分技术标准(如香型国标等)外,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均缺乏相关的准绳和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以至于乱象丛生。基于这个角度来看,产区的建设,政府的介入,相关标准和法律的制订无疑会使白酒行业得到净化,而其他板块、区域也效而仿之,导致制假、贩假、欺诈、倒货、串货等行业丑恶行为将得到大面积的遏制,使白酒在消费者和社会面前的形象也会将因此得以提升。这对于行业,特别是奉公守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或许,因为“白酒金三角”这个中国第一个白酒产区的建设,把白酒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消费者,从而改变社会对整个行业的看法。

  三大问题的亟需解决

  要把产区优势转化为产区品牌,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间必须解决诸多问题。

  地标如何从川到黔?

  2011年3月26日,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沱牌以及水井坊在内的川酒“六朵金花”,在成都集体签署《中国白酒金三角原产地保护公约》,将依法申请保护“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内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原料生产基地,在国际国内市场塑造强保障、高品质、纯正白酒原产地形象。根据该公约提出的内容,以“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整体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密集区,塑造中国白酒国际性区域品牌,实施整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2年3月15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护战略(2011—2020年)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要求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国家地理标志年内成功,出台《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保护监督管理办法》。据了解,“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体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中国第一个整体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名酒企业地理标志产品。包括“六朵金花”在内的名酒企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是申请原料基地的原产地保护。包括红粱(糯高粱)、玉米、红苕等特色优质农作物地理标志产品。

  2012年7月31日,四川省经信委在成都锦江宾馆召开了“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标识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11件获奖的标识作品。

  关于地标问题,目前尚存在四个问题:第一,在申请中国白酒金三角国家地理标志方面,川酒单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但至今尚未听到贵州方面对此项工作采取了任何措施;第二,四川方面就此项工作的申报虽做了大量工作,但能否获批尚属疑问,未能获批将如何应对?第三,申报成功后如何实现从川到黔再到整个产区的转变?此项工作川、黔两省政府和“白酒金三角”协会是否准备了充足的预案,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何形成产区共识到市场共振?

  目前,川黔两省联合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产区共识已经达成,产区内各企业也基本得到了认可,但现目前各企业间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川黔两省政府和“中国白酒金三角”协会等职能部门将如何制定相关协调机制,处理好产区内各企业间的竞争问题,实现产区共识到市场共振的转变?                                       茅台与川酒五朵金花的“国酒之争”足以说明,目前各品牌之间的市场竞争仍十分惨烈,茅台与五粮液的老大之争上演多年,泸州老窖和郎酒之间争夺“探花”的博弈,其他诸品牌为争夺生存空间的相互厮杀,一系列的问题直指产区间各企业的利益将如何平衡?是否是“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建成以后,产区内的各品牌能通过国产区找到市场利益分配的平衡点,或像法国波尔多产区的红酒一样抱团出海,共同开发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势能?或转向国内其他区域,实现国内市场的高占有?等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工作。

  产区标准如何确立?

  仔细剖析法国“波尔多”产区,其在构建过程中就暗含独特体系,不仅仅是企业群整体借势产区历史、文化底蕴,促成其产区共荣,更是在其体系内建立等级制度,原料、酒庄一一定级,从而保证整个产区价值的高贵性与层级性。反观“白酒金三角”,虽有产区之说,但实为产地概念,价值甚微,且内部暗流涌动,五粮液与茅台国酒之争,国窖与剑南春的区内之争,杂牌军对寡头的游击战。所以,产区价值的形成,需要十至十几个知名品牌同心同德,打造集群,形成有层级但聚焦的价值体系。

  “中国白酒金三角”作为一个名酒产区来打造,它自然需要一套产区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由谁在制定?这个标准是否适用于是浓香、酱香等不同香型品牌?这些都是需要推进产区建设的组织去打磨的。

  此外,我们还必须清醒人认识到,目前中国白酒真正的具有产区品牌的产品还没有,除正在建设的“白酒金三角”外,已经形成产区雏形的还有长江名酒带、黄河名酒带、淮河名酒带和东北产区,但这些产区的捏合力度远远低于“白酒金三角”,更与法国波尔多、苏格兰等世界驰名产区相差甚远。虽然中国白酒的大产区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但产区建设之路仍然十分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