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啤酒市场,华润雪花、青岛、百威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已形成,燕京啤酒一直处于行业第四。去年,华润雪花宣布,以53亿元巨资收购金威啤酒的生产、销售业务,这意味着华润不仅稳住了华南前三的位置,也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而对于燕京而言,错失收购金威良机,为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设下阻碍。而意在赶超百威、重回行业前三的增发扩产举措,被外界认为收效甚微。
错失华南市场
去年年初,华润创业公告,以实际出资53.8亿元的代价收购金威旗下的分别位于成都、佛山、东莞、汕头、天津、西安及深圳的7家啤酒酿造厂。在2011年,这7家啤酒厂的啤酒年产能为?170万吨,营业额超过17亿港元。
交易完成后,华润雪花母公司华润创业的啤酒产能将由2012年底的超过1700万千升增至超过1845万千升,同时也确保了自己进入华南前三的位置。
据悉,金威啤酒一度是珠三角地区的霸主,深圳占其七成市场份额。转让前,金威拥有8个生产基地,其中5个分布在广东。此项并购无疑放大华润雪花的龙头企业效应,使其成功获得颇具规模的制造业设施和区域品牌,还有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
拥有年均百万千升的生产能力和广阔市场,金威啤酒无论并入谁的阵营,都将对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但有人成功,就会有人落寞。此前,行业盛传,燕京啤酒是金威并购案的有力争夺者。但知情人士介绍,由于期待整体打包出售的金威啤酒开出高达50亿元天价,双方谈价不成,最终分道扬镳,实力雄厚的华润雪花还是笑到了最后。
错失收编珠三角霸主的机会,燕京啤酒在华南的开拓或更加阻力重重。在华润雪花收购金威之前,广东啤酒市场排名大致为:珠江啤酒产量为121.2万千升,占广东市场的28.94%;青岛啤酒产量为97.8万千升,占比23.35%;金威、百威、燕京产量分别为57万千升、41.8万千升及33.3万千升;华润雪花广东的产量为30万千升。
而金威被华润雪花收编后,广东啤酒市场既有格局将被打破。华润雪花将超越燕京、百威,获得与青岛啤酒在广东抗衡的资格,并对珠江造成威胁。而燕京则在华南市场中垫底。啤酒营销专家分析,近几年,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加速,啤酒行业集中度已非常高。而并购整编是啤酒企业提升利润率的重要砝码,龙头企业将是最大受益者。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金威啤酒对于燕京啤酒而言,并不单单意味着产能的扩大,更多的意义在于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及已有市场市场份额。华润雪花入主金威啤酒对燕京啤酒在华南市场的后续发展形成较大压力。
增发难见效
或许为赢得颜面,收购金威失败之后,燕京迅速推出了公开增发方案。这一举措被业界解读为燕京想要扭转自身不利处境的“搏命”尝试。
梁铭宣分析,目前燕京啤酒诸多区域已暴露出产能不足的问题。相比并购金威这一途径,增发扩产将耗费燕京更多精力和资源。但当前已不是进行全国布局的黄金时间,燕京啤酒的全国布局无法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迫于行业发展趋势及激烈竞争,燕京啤酒的布局计划仍需进行。
2011年百威英博产销量反超燕京啤酒,取代了燕京啤酒行业第三的位置。因此,燕京啤酒急于扩大产能,重返行业第三席位。在过去十年跑马圈地的黄金时间里,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分别以资本优势和品牌优势迅速扩张产能,基本已完成全国布局。相较之下,燕京啤酒维稳的发展心态,固守优势区域并未着手全国布局,遗失重要战机,为百威英博创造了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燕京啤酒旗下子公司存在着“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燕京啤酒前3家子公司的利润贡献占比超过80%,但燕京全国近30家子公司中,有20多家子公司勉强维持甚至亏损。“未来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将成为啤酒厂商新一轮争夺重点,目前燕京啤酒仅在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地占有优势。”
而在广东和福建两大市场,燕京啤酒的未来发展令人担忧。2012年,燕京收购的惠泉啤酒出现了上市以来首度亏损,净利润亏损额约7200万元。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50.125万元,直至第三季度才扭亏为盈。惠泉啤酒日前预告,2013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000万元左右。
面对青岛和雪花的反击,燕京子品牌在福建市场陷入被压迫窘境,市场份额从辉煌时期的50%萎缩到20%。事实上,在全国市场,燕京啤酒亦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百威英博的扩产、并购动作最多,位于行业第四的嘉士伯增持重庆啤酒之后,进入行业前三的意图更加明显,对燕京有不小威胁。这三者市场份额相差无几,后续竞争将进入白热化。作为行业内唯一未被外资渗透的啤酒企业,燕京能否争气,就要看是否将自己置绝地而后生了。
上一篇: 鸿茅药酒一药治多病 虚假宣传屡上黑榜 |
下一篇: 白酒行业低点已现? 各路资本频频跨界“喝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