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董酒:行业寒冬 传统白酒需回归本源
2014/3/15 9:25:34 来源: 作者: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白酒行业告别“黄金时代”进入了“冰河世纪”。在一片转型的呼声中,各界人士都参与到对白酒本身的讨论之中。白酒与健康、白酒与消费者、白酒传承与创新、白酒商业重构等焦点话题的讨论碰撞出许多火花。那么深处寒冬的酒企,应该何去何从?且看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贵州董酒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传统白酒需要说清楚
在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在暴利的驱使下,诞生了许多新工艺白酒,例如用食用酒精、香精勾调的配制酒。专业术语“勾兑”因之成为一个贬义词。消费者渐渐远离中国白酒而奔向西方的葡萄酒,形成了“饮用红酒有利健康、喝白酒伤身体”的认知。
对于这样的认知误区,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在2014年2月28日晚“中国酒业论坛之凤凰夜话:中西论道——酒与健康”的讨论中认为,白酒企业,尤其是传统白酒企业在这时候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一定要明确地告诉消费者白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传统白酒的成分中到底哪些物质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蔡友平特别提到“传统白酒”与“白酒”并不能等同起来:“传统白酒应该是那些严格按照传统酿造工艺、流程、配方酿造而成的白酒,例如贵州的茅台、董酒等等。”“只有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什么是白酒,什么是传统白酒,才能把白酒说清楚,也才能把白酒与健康的关系说清楚。”在蔡友平看来,领袖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传统白酒理论基础的研究,其中的活性成分到底有哪些?它们的含量和比重是多少?对人体的那些指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科学研究,一定要把这些内容进行量化,然后以具有公信力的方法和方式向消费者说明。
中国江南大学副校长、酿酒中心主任徐岩教授的学术报告指出,相比国内外其它酒类的酿造工艺,中国传统白酒酿造体系的独特性、品质优势是迄今为止其它酿造体系难以达到的。江南大学应用正相色谱技术等科学手段检测分析中国传统白酒,从董酒中检测到52种萜烯类化合物,总量在3400~3600 μg/L,居中国白酒之首!茅台中也有40种。国内外研究表明葡萄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小于1000 μg/L,所以从酒体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健康作用而言,董酒、茅台明显高于葡萄酒。
然而,对传统白酒的研究仅限于企业和是实验室是不行的,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必须以市场的行为和方式面向消费者进行一场“洗礼式”的科普运动,才能让传统白酒真正占领中国消费者的心智。
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表示,科研人员已经量化了董酒、茅台等传统白酒中的部分健康物质,下一步应做到更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同时也要借鉴葡萄酒推广生活理念的宣传方式,将传统白酒与健康的关系深入人心,从而推动白酒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行业诚信体系需要重建
传统白酒的健康价值,需要通过健康的厂商关系和完善的消费者服务体系才能传导给消费者。然而在所谓的“黄金十年”,白酒行业的诚信体系逐步坍塌。配制酒、塑化剂事件、年份酒乱象、扭曲的厂商关系等,伤了消费者的心,也让行业前景蒙尘。
跌入寒冬后,有关机构终于有所行动。2014年开始,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起、中国酒业协会牵头正在制定一系列规范白酒的相关标准,包括对产品原料、生产工艺进行标示标注,对如何认定年份酒进行明确等等,这将对规范整个白酒产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整个行业的诚信体系也必须要进行重建,过去行业为了达到营销目的什么都敢说,什么都去说,但是现在我们要面向消费者有根据有底气地去说。”蔡友平在中国酒业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早在2013年10月20日,在由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与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白酒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时任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销售公司常务副总蔡少浩先生代表贵州董酒做了“百年基业”价值宣讲,提出了“健康的品牌价值、健康的产品价值、健康的合作价值、健康的顾客价值”四大价值体系。董酒承诺坚持国密工艺、纯粮酿造,确保董酒的健康品质。同时首创“彩虹桥”厂商合作模式,包括了经销商名额限定、销量配额、厂商互保等举措。董酒与经销商伙伴以打造长期合作共赢为目标,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深度的合作,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相互之间利益和双方资源利用率,推动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加细致地服务消费者。另外,董酒还推出了“董仕会”尊享俱乐部,通过构建一个董酒、董粉交流互动的俱乐部平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和更尊贵的价值体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健康的白酒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