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葡萄酒大师不约而同中国行葡萄酒峰会聚焦“中国制造”

2014/3/23 9:27:3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63
分享到: 更多

  整个三月,葡萄酒大师不约而同中国行葡萄酒峰会聚焦“中国制造”,中国葡萄酒界都被一种近乎于亢奋的情绪笼罩着。这种亢奋情绪来源于国际葡萄酒大师们不约而同的中国之行。罗伯特·帕克、米歇尔·贝旦、蒂埃里·德索沃、杰西斯杰西斯·罗宾逊、贝尔纳·布尔奇和伊安·达加塔。如果你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或者哪怕对葡萄酒文化有一丁点涉猎,便一定会对上述名号肃然起敬。

  中国,葡萄酒大师不约而同中国行葡萄酒峰会聚焦“中国制造”作为世界上头号葡萄酒消费大国,在整个葡萄酒市场略显萎靡的今天,吸引一众酒评人到访想来也是顺理成章,不过其中后三位酒评人此行专程却是为了品鉴地道的中国制造,与市场消费毫无关联。毕竟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专家团特别针对中国产区的品鉴评定,在中国葡萄酒短短三十年的发展史上真的是头一遭。

  这场为期两天,葡萄酒大师不约而同中国行葡萄酒峰会聚焦“中国制造”,名为“发现中国:2014中国葡萄酒发展峰会”的活动聚焦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活动主办方之一知味葡萄酒杂志的教育总监施晔(young shi aiws) 亲自带领专家团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了具有明显品饮缺陷的参评酒样,最终一共有53款中国酒进入了大师评定环节。这53款酒中包括了那些早先在国际性品酒赛事上颇受好评的银色高地、加贝兰,亦有更多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品牌。

  如果你在现场,,并且有机会一一尝试这些参赛酒款(峰会设置了大众品鉴环节),你会如我一样对于大师的品鉴结果充满期待。因为一直以来,典型的中国葡萄酒给人的印象像极了那些品质极差的波尔多红:因过量生产而缺乏厚度、因果实欠熟而显得酸涩,因为迷恋赤霞珠葡萄顽强的生命力而口感生硬。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也使得很多葡萄酒生产商更多地关注产量而不是质量。“为了高产,葡萄藤上满当当地全都结上了果实。为求速度,未经橡木陈酿的酒液中泡几根橡木片即可”这些都是为酒评人所诟病的中国式酿酒恶习。直到2008年,杰西斯·罗宾逊的第二次中国之行,结果仍旧令人倍感沮丧,大师在其为《金融时报》撰写的专栏文章里,不无遗憾地写道:“当世界其它地方每一季都能酿制出优质葡萄酒时,中国的葡萄酒品质却似乎已经停滞不前。”倘若你带着这些固有陈见去峰会里走一遭,结果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参与评定的国产葡萄酒在其果香的处理、平衡度的表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简而言之,这些酒都能在品鉴上给与品饮者极大的愉悦度。同样整个品鉴过程中,大师们亦从中邂逅了那些令他们倍感惊喜的中国葡萄酒。迦南美地、兰一、沙坡头、新疆中信国安等7家中国酒庄的7款红葡萄酒得到了大师们的联名推荐。虽然四年前,杰西斯·罗宾逊就已经在其专栏《中国葡萄酒的酒香》中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怡园、银色高地以及玉川酒庄并赞颂其为“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涌现出的亮点”。然而这一次,大师的联名推荐以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并列入《世界葡萄酒地图》第七版的消息,像是一个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值得中国葡萄酒人欢欣雀跃好一阵子。于是,一些鼓舞人心甚至是好大喜功式的言论亦开始见诸报端,譬如“中国葡萄酒的巨大惊喜”抑或是“中国最快3年就能产出世界级好酒”,颇有些“被胜利冲昏脑袋的”违和感。在事后杰西斯大师的专访中,我们发现这种类似于大跃进式的报道,似乎显得有些断章取义。访谈中,杰西斯大师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葡萄酒的跨越式发展,与其过低的基础不无关联。而诺大的中国,由东到西,酿成的葡萄酒在风格上表现出极大的相似度;过于单一的葡萄品种,赤霞珠、梅洛、霞多丽,抹煞了这一农产品的地域特色;此外在生产中对于橡木桶的过分依赖,从而导致口感上更多人工矫饰的现象,香气浓郁,余味中空;以及陈年潜力的不足,且不适合搭配中国菜品等情况都是中国葡萄酒不容乐观的现状。即使是获得三位大师联名推荐的葡萄酒,要想代表中国葡萄酒在新世界酿酒国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拥有与旧世界酿酒国分庭抗礼的底气,似乎仍需要上自中国政府层面,下至国内精英酿酒团队为此忙活好一阵子。其中最亟需解决的,则是真正代表风土的个性化酒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