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产能、全国化、规模增长,成为众多二线白酒品牌高成长的“利器”。四特酒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个江西地区的区域品牌,以中国特香型白酒身姿施行全国化,但除了不断加码的广告投入之外,四特酒并没显露出多少“特色”。
记者了解到,四特酒2013年销售目标为70亿元,但其至今未公布去年实际销售额,业绩优劣成迷。日前,记者联系四特询问业绩情况,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70亿目标完成难度较大。
?70亿目标恐难完成
“在南昌喝过四特,中低端的酒水吧,走的是小型超市、卖场路线。”网络上,网友如此评价四特。因100-200元左右的终端价格,四特多年掌控南昌超半数的市场份额,老大地位难有撼动。在省内市场,四特自称“江西王”。
不过,四特依然面临省内章贡、堆花、临川贡、李渡等其他老品牌的竞争夹击。“李渡酒在南昌的酿酒历史更为悠久,只是品牌运作的不够理想。”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2011年,四特提出2013年销售目标为55亿元,不过很快,董事长廖昶将这一数字定在70亿。对于销售业绩,鲜有媒体进行公开报道,记者日前致电四特公司品牌部询问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前,对方未有回复。和君咨询副总裁林枫告诉记者,在国内白酒行业增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四特酒完成目标难度较大,很有可能完不成。特别是去年管理层人士动荡,对业绩和未来发展路径产生更多不确定性。
去年7月,四特管理层出现人事地震,四位副总和销售公司总经理贺恒辉集体辞职,业界传说原因是销售目标定得太高,多位高管业绩压力大。
“要成为中国白酒特香型典范。”廖昶对这一目标信心满满。四特酒业还提出了“三年跻身‘百亿’俱乐部”的奋斗目标。不过,由于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白酒行业遭遇新的发展低谷期,高速增长的四特酒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陷过度营销泥潭
“全国性品牌+区域性市场”,这是大多数二三线白酒企业的真实写照。对四特这类区域企业而言,一般都是用省内来“养活”省外市场,全国化前期不断用投入堆出来。
2012年,四特酒广告宣传投入达4亿元,除赞助“中国红歌会”等江西本土栏目外,以2.5亿拿下央视黄金广告标段,包括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及央视春晚套餐等黄金时段,同时在全国省级高速公路、重点城市投放广告牌及公交车体广告。
据四特东方韵官方微博消息,2013年四特酒仅央视广告投放就达3亿元。不仅出价1.4亿元冠名22点特约播映,还出价4399万元获得《舌尖上的中国II》的全媒体合作伙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白酒企业的实力和底蕴也并非靠巨额广告投放堆砌。显然,四特的品牌影响力无法跟上公司营销的速度。业内人士指出,酒企营销逐渐陷入各种广告战、包装战、渠道战、终端战、品牌战,当酒企都在运用某些营销手段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整个白酒行业也陷入过度营销的怪圈之中。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曾表示,白酒行业重视营销固然会提升产品和品牌知名度,但是好的营销策略应该是“好产品和大宣传”,如果偏重营销,企业的辉煌只能是一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媒体曝光,四特酒在营销手段上花样翻新,以团购的名义向采购客户最高返40%货补或金条。网友投诉称,四特这种促销手段并没有在公司官方网站公开,打着商业促销的名义,行不当竞争之实,促销手段已演变成变相输送不当商业利益。
尴尬赣酒
四特酒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公司销售收入50亿元。其中东方韵系列高端产品销售12亿元,占比24%。2012年,四特酒在广州、福建、浙江等样板市场完成2亿销售额,加之河南、河北省外市场,估算其省外销售约占20%。由此可见,四特大规模布局全国未有实效,主要依赖江西省内市场,且中低端产品贡献大部分业绩。
针对四特酒的发展模式和营销手段,林枫表示,四特酒所代表的赣酒走向全国并无特殊优势。“四特的‘特香’香型市场相对小众,但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川酒、黔酒,赣酒省内市场容量小、产区、区位地位薄弱。”
“洋河在江苏的市场容量已达到近百亿,但是四特在江西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茅台、五粮液有产地为其背书,四特酒只能通过诉说‘红色’故事,期望获得市场认可。”林枫说。
实际上,东有苏酒代表的黄淮产区,西有川黔产区,赣酒产区属于两头不靠的中间地带,全国化进程颇为尴尬。江西并不是白酒产销大省,列在十大产酒省份之外。据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统计,江西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酒厂有117家,其中50多家处于半停产状态。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酒厂只有3家。
白酒专家表示,江西白酒市场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的状态,白酒企业多、规模小。外来品牌在江西基本没有大作为,而地产白酒守着本土却做不大,没有本地酒企真正可以走出去。
白酒行业新一轮洗牌在即,如果缺乏产区先天优势,那么人为经营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样一个保守市场内做白酒,一味重渠道、重经销商、重终端铺货,陷入传统营销大战,而轻视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培育,结局往往是市场越做越窄、品牌越做越小。四特如果不能摆脱这一泥潭,“振兴赣酒”就只能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