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国家名优酒评选的点滴回忆

2013/12/27 16:36:0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63
分享到: 更多

 我国第一、二、三届国家名酒的评选工作,分别在1952年、1963年和1979年举行,都是在轻工业部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食品包括各种酒类工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1981年4月24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其职能包括:“食品质量管理和国家优质食品评选”等。从1983年开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担负起国家名优酒评选的任务,负责我国优质食品包括各种酒类评选工作。

 
     1982年中国食协就着手筹备国家名优食品评选工作。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之初,因人员缺乏,要求地方支援。1982年10月初,我被借调到食协,分配在质量部参加评优工作。当年食协办公地点在北京三里河的河南饭庄四楼,斜对过是国家经委。中午我们到经委食堂用餐。质量部白天办公,晚上就是我和孙尚莹的宿舍。
 
     当年协会会长杜子端,是原轻工部副部长,协会秘书长姜竣,质量部部长应章元,此外,在一起工作的还有刘信海、旺广授、杨绍文、高志宽和孙尚莹。除刘信海属协会编制外,其他都是借调人员,主要来自北京食品厂。
 
     1983年开始评选工作,每次评选会,杜子端会长、姜竣秘书长和应章元部长都必到会,表明协会对评优工作的重视。
 
     评选分别在西安、桂林、宁波和连云港,召开了4次优质食品评选会。西安评选会评选了奶粉、炼乳及奶糖;桂林会评选面包、饼干、挂面和腐乳;宁波会评选罐头,包括肉类、鱼类、水果类;连云港会评选葡萄酒和黄酒。1984年,在太原市举行了名优白酒的评选,一般将其称作第四届名优白酒评选会,与轻工部组织的前三次评选会连续计算。1985年在青岛组织啤酒和果露酒评选。
 
     评优方法采用原轻工部的评选方法。评委除借用原轻工部的评委外,还从商业和农牧渔部生产厂家邀请部分代表,组成评委进行评选,体现了协会评选的公平、公正原则。在奶粉和炼乳评选中,记得有乳品专家、内蒙乳品研究所所长金世琳参加了评选工作。
 
     在评选工作中,我负责评选会现场的监督,然后收集、整理、统计评选结果,并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经营情况,向国家经委推荐上报获奖名单。为了熟悉奶粉评比过程,在评选会前,事先到北京乳品厂学习请教评选方法,以利于工作开展。在西安评选会上,记得有黑龙江完达山奶粉、上海大白兔奶糖等被评为优质食品。
 
     宁波评选会结束后,为方便行程,由我发电报给江苏洋河酒厂厂长梁邦昌,他是我广东糖酒工业学校的校友,请他给予协助。结果在南京火车站下车时,沈怡方工程师已在站口迎接,洋河酒厂派车送我们到达连云港。
 
连云港评选会
 
     在连云港评选会上,黄酒评选会由我主持,高志宽负责葡萄酒评选会。在黄酒评选会上,我结识了王阿牛等黄酒评委,王阿牛后来成为绍兴酒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评选会上还碰上了北京酿酒总厂技术科王秋芳科长,她是葡萄酒评委。评选时连云港白玉兰花盛开,香气袭人。我和她开玩笑说:“我给你戴上一朵吧”。她却说:“你给我北京葡萄酒戴上一朵就行啦。”参选厂家,无不在掂念着金、银奖牌哬!在这次评选会上,刚刚成立不久的中法合资企业生产的“王朝半干白葡萄酒”获金奖,它是有史以来天津酒业获得的第一枝金牌。
 
     协会将评选结果及该产品经营状况综合分析后,提出获奖名单,上报给国家经委组成的“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审定,当时经委主任为袁宝华,笔者参加过一次他主持的评审会。经审定后,国庆节前几天在人民大会堂颁奖。我第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作为中国食协工作人员,为获奖企业服务。金、银奖牌搬起来都是沉甸甸的,但还是高兴为这些获奖企业服务,因其中包含了我的一份劳动。颁奖前一天,在国家质量局,食协和质量局领导接见了食品行业全体获奖代表。
 
     评优和颁奖工作结束后,我又来到食品纲要办公室,承担了《食品社会需要量》课题。
 
     当时,杜子端会长领导制定我国第一部“食品发展纲要”。 “纲要办公室”设在全国工商管理局内。有关“纲要”的许多课题早已有人承担,剩下的课题显然是不好“啃”的。我就接了一个大难题——《食品社会需要量》课题。幸运的是,就在河南饭庄二楼,我发现有一个预测杂志社。我专门去请教,他们给了我启迪。
 
  于是,我向杜子端会长提出举办预测学习班的建议:“抽调各行业大厂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到北京参加预测学习班。由他们提出该行业预测报告,然后由协会综合”。
 
     杜会长很赞赏这一建议,立即令李腾秘书(从郑州轻工业学院借调来的)给各行业大厂下文,到北京参加预测学习班。这个难题算解决了。
 
     在食品纲要办公室时,一次西凤酒厂领导带来不少人向杜会长汇报请示工作,我正好在场。西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凤酒厂在第三届评酒中落选,第四评酒又由协会负责,特来求教。杜会长自然指点迷津。结果在第四届评选中西凤酒恢复了名誉。
 
     食品纲要初稿出来后,分几个大区组织讨论,征求意见。我和杨绍文等人,随杜子端会长参加了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华东区讨论会。除上海,江、浙、赣外,广东、广西代表也参加华东区讨论。会上,杜会长让我写了一期简报,报道会议情况。
 
第四届名优白酒评选
 
     名优白酒评选比较敏感,往往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例如,第二届国家名优酒评选结果公布后,国宴茅台酒排名第五,就受到质疑:“怎么把排名第五的酒当作国宴酒?导致后来周总理指示茅台试点”。
 
     协会领导极为重视第四届名优白酒评选工作,决定这届评委由协会牵头,重新考核。
 
     为体现公平、公正和权威性,成立专家组。由轻工、商业和农牧渔业三部人员组成。轻工部有周恒刚、曹述舜、沈怡方和高月明;商业部有黑龙江商学院曾纵野教授及五粮液酒厂叶佐贤科长;农牧渔业部有沈阳浑河酒厂沈宇光工程师,共计七人组成。
 
     1984年四月初的一天早晨,我随食协姜竣秘书长和周恒刚大师乘飞机到南京。途中碰到激烈的气流波动,我体会了失重的滋味。所幸有惊无险,飞机平安降落南京机场,江苏食协领导及轻化所沈怡方工程师在机场站口迎接,我们下榻虹桥宾馆。晚上茅台酒厂季克良做东,宴请赴考各路学员,他们都是各省市推荐来的,有五十多名。
 
     第二天来到历史名城扬州,江苏食协领导陪同浏览瘦西湖,参观鉴真寺庙,还品尝了扬州名菜。20多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都是豆制品的杰作。
 
     第三天来到周总理的出生地——淮安,下榻淮安宾馆,宾馆同时也是第四届白酒评委的考场。
 
     评酒员的考试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感官灵敏度的测试,即对色、香、味的分辩力;二是实际评酒能力的测试,包括香型的识别、重复性、再现性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是评酒理论考试。
 
     为做好保密,要求考卷上只写学员编号,由食协应章元掌握。同时,成立考评领导小组,食协姜竣任组长。考评小组由周恒刚任组长。各成员具体分工:周恒刚、曹述舜、沈怡方负责出题和各项测试技术的准备;曾纵野、沈宇光负责考场监督、收集考卷;高月明、叶佐贤负责打分和统计;协会应章元掌握学员编号。
 
     我在其中负责协调和联络,并兼有监督的职责,每轮考卷都要让我签字。第一轮考评下来,六位数字的编码,难倒了高月明同志,他将考卷往床上一甩说:“咋整?无法统计!”,一时我们几个都慌了神,冷静片刻,我有了主意。我说:“别急,我来!”。编号虽然很唬人,可考员只有50多人,在两张床上将考卷一张张摊开,不断调整顺序,一会儿问题就解决了。考卷编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可以进行登记了,这是考评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六位数字和编码,增加不了多少保密性,但毕竟是一次公平、公正的尝试。
 
     三天的考试进展顺利。考分出来了,状元是高沟酒厂的李静。协会按考分顺序由高到低录取了中国食协30名白酒评委。
 
     第四届名优白酒评比于1984年5月7日至16日,在山西太原市太原宾馆举行。笔者以特邀评委身份,参加了第四届名优白酒评选。在这次评选中,天津津牌津酒荣获银质奖章。从1952年国家名优酒评选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天津白酒业职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