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沉睡中的客家黄酒

2014/3/2 9:58:2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13
分享到: 更多

  沉睡中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全国各地最精髓的结晶,从衣食住行到传统文化,再到民俗,所留下来的无一不是5000年文明古国的精华。客家人纯朴、热情、善良、智慧,在全世界有着1亿2千万的客家人,影响着全世界。

  但每一次的垦亲大会,商业对接的主题做的太浓,在客家文化的传承呈现出相对的弱势。现在的客家人已慢慢的退缩在文化的后延,值得欣慰的是仍有不少区域还保存着客家原有的“古色”。

  客家围屋现在已经成为“旅游”的商业重地,广东的河源,四面环山的优势逐渐呈现出“客家文化”传承者的身影。范志峰深感忧郁,如果打通了各种“交通”枢纽,形成了商业气息,是否会跟随着其它客家区域一样?只为商业,不为“传承”?

  沉睡中的客家黄酒

  提起黄酒,对每个客家人来说,不仅是感情,是伟大的“母爱”,思乡情、文化、更是客家的根源。

  酒是5000年来老百姓的文化结晶,多少文人墨客为其赞叹,酒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华文明的精神,不管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酒赋有着“交际”的使命。

  众酒所长的客家黄酒,与一脉相承的“绍兴花雕”却有天壤之别。客家原有的风俗中,贵客来到,自酿黄酒,尽情畅饮。黄酒在客家人的内心,是至高无上的文化交际工具。随着时间的流失、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客家黄酒慢慢的退出舞台。只保留着客家妇女分娩后的保健功能,彻底失去了“客家代言人”的身份!

  绍兴花雕与客家黄酒走的却不是同一条路,花雕已不在是黄酒,而是浙江文化的载体,不管是商业价值,还是文化价值,已远远超越了“黄酒”的概念。

  然而,身为广东客家重镇的河源,客家黄酒还只是停留在“黄酒”上,只保留了“保健”的功能,把原有的客家文化丢弃在万里之外,最多只是作为河源特产,仅此而已。

  河源政府非常有义务把客家黄酒,再次提升回到客家文明的“文化载体”。并且更要做为传承者的身份出现,通过黄酒的载体,把客家文化之火再次点燃。目前的河源人,喝酒喝什么?喝白酒、喝洋酒,可悲、可叹!自己放弃自己的黄酒。

  河源需要带给世人最好的河源城市礼物------客家黄酒。

  沉睡中的黄酒企业

  目前客家黄酒企业,只为满足自己企业的销售环节,只在所有的特产店里面摆放着。只是想着增加一点自己企业的销售额,而这些企业当中,还只是仅有的几家黄酒企业,仅有的几家走出河源地区,呈现在珠三角地区。而且还非常的遗憾,这些企业当中,只是做了一个仓库转移的过程。也仅仅做到了从自己的仓库转换到了别人的仓库而已。

  前一段时间,品牌策划专家范志峰到了客家文化重镇------河源。看到几百家的特产店,店里面摆放着众多客家黄酒。一声叹息,每家特产店多家企业的黄酒摆放在一起。

  这些黄酒做什么呢?在互相打架。kjy黄酒50元/瓶,jht就48元。jht礼品装240/箱,gjl就少你10元。你推出1.5升30元。我就推出1.3升28元。反正陌生人买的是一瓶,我们就血拼一下看谁更便宜。